白石榴根
《中华本草》:白石榴根
拼音注音
Bái Shí Liu Gēn
英文名
Root of White Pomegranate, Root of Doublepetalous White Pomegranate
出处
出自《福建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unicagranatum L. Var.albescens D C. P. Granatum L. Var. Multi-plex Sweet.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挖取根部,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通常3-5m,稀达10m。枝顶常成尖锐长刺,幼枝具棱角,无毛,老枝近圆柱形。叶对生或簇生于短枝上;具短叶柄;叶片纸质,长圆状披针形,长2-9cm,宽约1.5cm,先端短尖、钝尖或微凹,基部短尖至稍钝形,上面光亮,侧脉稍细密。花白色,生枝顶;萼筒长2-3cm,裂片卵状三角形,外面近顶端有1黄绿色腺体,边缘有小乳突;花瓣长1.5-3cm,宽1-2cm,多皱褶,先端圆形;雄蕊多数,花丝无毛,长达13mm;子房下位,多室,花柱长超过雄蕊。浆果近球形,直径5-12cm,先端有宿存花萼裂片,皮厚。种子多数,具晶莹,多汁、味酸甜的外种皮。花期5-6月。
性味
味苦;涩;性微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杀虫。主风湿痹痛;蛔虫;绦虫;姜片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品15-30g。
各家论述
《福建中草药》:杀虫收涩。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白石榴根
拼音注音
Bái Shí Liu Gēn
出处
《福建中草药》
来源
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根。
性味
《福建中草药》:"苦涩,微温。"
功能主治
祛风湿,杀虫。治风湿痹痛,蛔虫、寸白虫、姜片虫病。
《福建中草药》:"杀虫收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0.5~1两。
复方
①治风湿肢节疼痛:白石榴鲜根三两,冰糖一两。井水一大碗冲炖,分三次服。(福建《民间实用草药》)
②治蛔虫、寸白虫:白石榴全根一两。清水煎服。(福建《民间实用草药》)
③治姜片虫病:鲜白石榴根一两,水煎一次顿服。连续服三至四天。(《福建中草药》)
④治前列腺炎:鲜白石榴根一两,炖精猪肉吃。(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矮杨梅果
- 白猪栗根
- 矮茎冷水花
- 冰凉花
- 白珠树
- 白石花
- 半边旗
- 白线蛇
- 壁钱幕
- 鸡嗉子花
- 斑鸠木
- 白蝶花
- 波斯菊
- 芙蓉叶
- 白杜鹃花
- 半截叶
- 半拉子
- 半枝莲
- 贵州追风散
- 小石蝴蝶
- 鸡桑叶
- 标杆花
- 波罗蜜
- 鸡蛋七叶
- 波罗蜜树液
- 鲚鱼
- 过山枫
- 鬼臼
- 鸽卵
- 矮醋栗
- 牛筋草
- 高山望
- 牛蹄甲
- 鸽肉
- 鲛鱼皮
- 鲫鱼
- 鸡冠花
- 鳜鱼胆
- 繁缕
- 釜脐墨
- 鸡腿堇菜
- 鸡蛋七
- 鬼柳树
- 鬼箭锦鸡儿
- 圆叶锦葵根
- 鲸蜡
- 鸡嗉子叶
- 过江藤
- 锅焦
- 鸡爪簕
- 鸡翔草
- 高山黄华
- 鸡血李
- 鸡血莲
- 鬼臼叶
- 肥皂核
- 阿月浑子
- 风化硝
- 鸭
- 鲫鱼骨
- 鸡嗉子果
- 牛脾
- 鸡肝
- 鸡腿蘑
- 鸽粪
- 翻天红
- 昂天莲
- 龟版胶
- 芙蓉花
- 阿育魏实
- 防已
- 防风花
- 鸡爪竻
- 高山黄华根
- 鸡蛋花
- 粉团花
- 高山大黄
- 鸡雪莲
- 龟肉
- 腐婢
- 蜂乳
- 蜂蜡
- 风藤
- 鸡嗉子
- 鸡爪七
- 革叶蓼
- 鸡肫草
- 蜂毒
- 蝮蛇骨
- 白沙糖
- 白沙虫药
- 飞蛾七
- 鲛鱼胆
- 赶山鞭
- 鬼箭羽
- 鳡鱼
- 肥猪草
- 风藤草
- 风车藤
- 飞来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