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嗉子果
《中华本草》:鸡嗉子果
拼音注音
Jī Sù Zǐ Guǒ
别名
鸡嗉果、山覆盆、一枝箭、云母树、节节枝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头状四照花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ndrobenthamia capitata (Wall.)Hutch,[Cornus capitata Wall]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摘,去果柄,拣净,晒干。
原形态
常绿小乔木,高3-15m。嫩枝密被白色贴生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1-1.4cm,密被白色贴生短柔毛,上面有浅沟,下面圆形;叶革质或薄革技,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5-10cm,宽2-3.4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两面均被巾生白色短柔毛,下面极为稠宇航局,中脉在上面稍明显,下面凸出,脉腋常有凹穴。头状花序近球形,约为100朵花聚集而成,直径约1.2cm,具4白色花瓣状总苞片,总苞片倒卵形,先端尖,长3-4cm,宽2-3cm;花萼筒状,4裂,裂片圆而钝;花瓣4,黄色;雄蕊4;花盘环状,略有4浅裂;子房下位,2室。果序扁球形,成熟时紫红色;总果柄粗壮,长4-7cm。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3150m的中山混交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湖北、广西、西藏等地。
性味
味甘;苦;性平
功能主治
杀虫消积;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蛔虫病;食积;肺热咳嗽;肝炎;腹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嗉子果
拼音注音
Jī Sù Zǐ Guǒ
别名
山覆盆、野荔枝、山荔枝、鸡嗉子、癞鸡嗉
来源
山茱萸科山茱萸属植物头状四照花Cornus capitata Wall.[Dendrobenthamia capitata (Wall.)Hutch.],以叶、果入药。秋季采果,鲜用或晒干;叶四季可采,晒干研粉。
性味
叶:苦、涩,平。
果:甘、苦,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胆行水,消积杀虫。用于食积气胀,小儿疳积,肝炎,蛔虫病;外用治烧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2~3钱。外用适量,研粉撒或调鸡蛋清搽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红丝线
- 山桂花
- 莲衣
- 浙桐皮
- 小乌泡
- 山艾叶
- 石燕
- 十萼茄
- 三爪龙
- 蝲蛄石
- 虱婆草
- 树甘草
- 皱叶变豆菜
- 黑面叶
- 鲎壳
- 蚌兰叶
- 楤木根
- 金钮扣
- 橙子皮
- 山樱桃
- 老虎耳根
- 金果榄
- 满天星
- 马缨花
- 华南舌蕨
- 黄蜀葵
- 黄柏
- 刺竹叶
- 云南仙人掌
- 刺楸
- 野洋烟根
- 石头菜
- 野扁豆
- 玉蜀黍叶
- 土木贼
- 独脚乌桕
- 夏枯草露
- 吊山桃
- 一口红
- 天仙子
- 刺楸树叶
- 卤碱
- 白土茯苓
- 土百部
- 石螃蟹
- 榄仁树皮
- 六轴子
- 云南红豆蔻
- 野马蹄草
- 鳖甲
- 野山楂
- 龙血树
- 岩莴苣
- 黄皮根
- 短柄五加
- 莲房
- 天牛
- 腊梅
- 铁脚草
- 桃儿七果
- 脆蛇
- 云南小膜盖蕨
- 翻背白草
- 綟木
- 蜈蚣
- 岩筋菜
- 角叉菜
- 紫云英子
- 豆角柴
- 白药子
- 狼尾草
- 天文草
- 仙掌子
- 咸秋石
- 光板猫叶草
- 薄柱草
- 丁香蓼
- 深山不出头
- 骆驼黄
- 糯米泔
- 狭叶山胡椒
- 纵条肌海葵
- 椴叶独活
- 榆枝
- 楮皮间白汁
- 黄皮
- 点地梅
- 羖羊角
- 入地蜈蚣
- 山棯根
- 灰钉
- 香槐
- 山核桃皮
- 山蚂蝗
- 水龙胆草根
- 凉山虫草
- 黄栎
- 太白针
- 牛脾
- 钩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