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藜
《中华本草》:粉藜
拼音注音
Fěn Lí
别名
三齿粉藜、咸卜子菜
来源
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野滨藜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triplex fera(L.)Bunge[Spinacia eraL.]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80cm。茎具条棱及绿色色条,通常自基部分枝,枝细瘦,上部常弯曲,稍有白粉。单叶互生;叶柄长6-12mm,叶片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卵形,长2-7cm,宽0.8-2cm,先端钝,基部宽楔形,全缘或稍波状,两面灰绿色,表面无毛或稍被白粉,背面稍被鳞桃状膜片或白粉,后期渐剥落。雌雄同株,团伞花序生于叶腋,雄花4基数,早落;雌花在每团伞花序中3-10或更多;通常无花被;具2苞,苞的边缘全部合生,果时两面鼓胀,表面仅有1-3个位置不走的棘状突起,顶缘有3个短齿,包注子房或果实。胞果扁平,果皮白色,膜质,与种子贴伏。种子棕色,直立。花、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田边、碱性草地,盐渍化沙地、湖边、河滩。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西北及黑龙江、吉林等地。
性味
甘;酸;性平
功能主治
利水涩肠。主腹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鲜品可用至30g;或研末。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粉藜
别名
三齿粉、藜、咸卜子菜
来源
藜科粉藜Atriplex fera (L.) Bunge,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内蒙古、宁夏、甘肃。
性味
甘、酸,平。
功能主治
利水涩肠。主治腹泻。
用法用量
鲜草1两水煎服;或干品3钱,锁阳2钱研粉,分2次冲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金丝桃果实
- 金樱花
- 金丝梅
- 菊花叶
- 金刚大
- 角花翠雀
- 豆腐渣果
- 梓树
- 霹水草
- 豆瓣香
- 掌裂蟹甲草
- 鹰爪莲
- 假菠菜
- 椰子浆
- 灯油藤子
- 梧桐
- 羊髓
- 五脉绿绒蒿花
- 釜脐墨
- 苔菜
- 铃兰
- 大四块瓦
- 菠萝皮
- 棕竹根
- 禾虫
- 树茭瓜果
- 山羊角
- 石柑子
- 喜树皮
- 萆薢
- 祁州一枝蒿
- 木槿根
- 漆树根
- 蝮蛇骨
- 花蕊石
- 散血莲
- 六道木
- 华无柱兰
- 大皂角
- 小九节铃
- 海螺壳
- 旱前胡
- 高粱根
- 香椿子
- 圆萼刺参
- 章鱼
- 蚌花
- 满山红油
- 树腰子
- 白蔹
- 两头尖
- 浮萍
- 地龙
- 朝天罐
- 穿山龙
- 一匹草
- 酸水草
- 救必应
- 水枇杷
- 稻草
- 大肺经草
- 奶浆参
- 了哥王根
- 紫金龙
- 东风菜根
- 屎咕咕
- 铜棒锤
- 鸡血七
- 铁落
- 春不见
- 南天竹叶
- 长松
- 野兔脑
- 卷耳
- 菠菜
- 侧耳
- 水冬瓜根
- 建兰叶
- 新疆一支蒿
- 桦树液
- 黄花香
- 扶芳藤
- 帽兰
- 麦撇花藤
- 蟑螂
- 海金沙
- 一点红
- 虎斑游蛇
- 南蛇藤果
- 姜叶
- 杉材
- 狗骨
- 蒙自草胡椒
- 马比木
- 椰子油
- 刷把草
- 赤胫散
- 龙血树
- 剪刀股
- 剪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