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谷草
《中华本草》:鸡谷草
拼音注音
Jī Gǔ Cǎo
别名
竹节草、紫穗茅香、粘人草、草子花、粘身草、蜈蚣草、过路蜈蚣草、鬼谷草
英文名
Herb of Aciculate Chrysopogon
出处
出自《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竹节草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rysopogon aciculatus (Retz.) Trin.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鸡谷草 多年生草本。具根茎及匍匐茎。秆直立,高约50cm。叶鞘无毛或鞘口疏生柔毛,多聚集跨生于匍匐茎上,茎生者短于节间;叶舌短小,长约0.5mm;叶片生于匍匐茎和秆基者,长达8cm,宽3-6mm,茎生者甚退化,基部圆形,先端钝,两面无毛或基部疏被柔毛,边缘小刺状粗糙。圆锥花序直立,线状长圆形,长5-9cm,带紫色;分枝细弱,向上直升,长1.5-3cm,数枚轮生于1节;无柄小穗线形,从中部以上渐狭窄,先端钝,长约4mm,具有4-6mm而被锈色短柔毛之基盘;第1颖具2脊,脊部微隆起,脊之上部具刺状小纤毛,第2颖舟形,先端渐尖并有小短芒 ,其脊上部具有刺状小柔毛;第1外稃稍短于颖,第2外稃等长而较窄于第1小花者,先端全缘具4-7mm的直芒;雄蕊3,花药长0.8mm;雄蕊具分离花柱;有柄小穗长约6mm,具长2-3mm而无毛之柄,颖纸质,披针形,具3脉;雄蕊3,花药长约2.5mm。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或荒野。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全草长20-50cm,根状茎细长圆柱形,横走,先端有地上匍匐茎。秆直立,有少数分枝。叶互生完整叶片条形,长约8cm,宽3-6mm,先端钝,基部圆形,两面无毛或基部疏生柔毛,边缘粗糙、小刺状。圆锥花序穗状,长5-9cm,带紫色,气微,味淡。
性味
微苦;甘;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主感冒发热;腹痛泄泻暑热小便赤涩;风火牙痛;金创肿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
各家论述
1.《广州植物志》:治毒蛇咬伤,取其根与酒等量煎服。2.《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利水,消肿止痛。治金创肿痛,湿热腹痛。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鸡谷草
拼音注音
Jī Gǔ Cǎo
别名
粘身草、粘人草、鸡谷根
来源
禾本科金须茅属植物竹节草Chrysopogon aciculatus (Retz.)Trin.的全草。全年可采,晒干。
性味
甘、微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暑热小便短赤。
用法用量
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鸡谷草
拼音注音
Jī Gǔ Cǎo
别名
竹节草、紫穗茅香(《岭南科学杂志》),粘人草(《广州常见经济植物》),草子花(《广州植物志》),蜈蚣草,过路蜈蚣草、粘身草、鬼谷草(《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
《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竹节草的全草或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有粗壮分枝的匍匐茎;秆由平卧的基部直立。叶片多数生于匍匐茎上,披针形,长2~5厘米,宽3~5毫米,生于秆部的较短;时鞘抱茎。圆锥花序顶生,狭矩圆形,长5~10厘米,通常淡紫色;分枝丝状,轮生,呈总状花序排列;小穗3个,其中一个无柄;基盘披针形,被倒生粗毛;第一颖披针形,先端垣尖,有不明显的脉2~3条或无脉;第二颖披针形,先端尖或具小芒刺,有脉1条;不孕小花的外稃线状矩圆形,有脉2条;结实小花的外稃线形,先端渐尖,具芒;内稃小,线形,先端钝;雄蕊3,花柱分离。抽穗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长于山坡、草地或旷野。分布广东、广西、云南、台湾等地。
性味
《广西民间常用草药》:"微苦甘,凉,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水。治感冒发热,暑热腹痛泄泻,小便赤涩,金创肿痛。
①《广州植物志》:"治毒蛇咬伤,取其根与酒等量煎服。"
②《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利水,消肿止痛.治金创肿痛,湿热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
复方
①治感冒发热,小便不利,上呼吸道炎:鸡谷草三至五钱(鲜者一两),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②治小儿风热:鸡谷翠一两,淡竹叶五钱,葫芦茶三钱。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
③治湿热腹痛:鸡谷草根一两,香附三钱,番桃木叶一两,鬼画符五钱。煎汤服。
④治暑热小便赤涩:鸡谷草根一两,淡竹叶六钱,坡芝麻五钱。煎汤服。
⑤治痧症泄泻腹痛:鸡谷草二两,蚯蚓四至六条,捣烂。先将鸡谷草用水适量,煎成一碗,冲蚯蚓,待澄清时去渣,一次服。(③方以下出《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转心莲
- 锅铲叶
- 高粱乌米
- 鸡血藤
- 粉萆
- 纵条肌海葵
- 苎麻花
- 蜘蛛网
- 鸡掌七
- 鸡根
- 飞廉
- 詹糖香
- 蜂蝇
- 肥肉草
- 蜂斗菜
- 覆盆子叶
- 芝麻菜
- 鸡肉
- 鸡腰果
- 风寒草
- 高粱泡根
- 龟胶
- 紫香薷
- 鸡爪七
- 高山唐松草
- 高山扁枝石松
- 自消容根
- 重楼
- 蜂胶
- 鸡嗉子
- 升登
- 自来血
- 雉
- 高山龙胆
- 自扣草
- 蒸饼
- 鸡冠菜
- 鸡子黄
- 高寒露珠草
- 高山柏
- 鸡肚肠草
- 龟胆汁
- 茯神
- 飞来蓝
- 飞蛾藤
- 蚱蜢
- 雉尾
- 鹧鸪菜
- 粉条儿菜
- 蜂窝草
- 风藤草根
- 自然铜
- 长毛柃叶
- 鸡爪芹
- 高粱泡叶
- 茯苓皮
- 鸡子壳
- 钩石斛
- 鸡血
- 粉绿益母草
- 龟甲
- 防风
- 紫鸭跖草
- 肥皂荚
- 蝮蛇皮
- 贵州卷柏
- 鬼针草
- 鸡头
- 过山风
- 高脚落山箕根
- 谷皮藤
- 鸡肾草
- 蝮蛇胆
- 赶黄草
- 过山消
- 蜂蜜
- 辐射石豆兰
- 鲛鱼翅
- 錾菜
- 粉叶地锦
- 鲱鱼籽
- 自消容
- 茱卷皮
- 茯苓
- 贵州落地金钱
- 鬼羽箭
- 翻白柴
- 龟血
- 高山羊不吃
- 高粱
- 钩藤
- 钓兰
- 鲂鱼
- 高山瓦韦
- 贵州獐牙菜
- 粪鬼伞
- 麂肉
- 酢浆草
- 紫革耳
- 鸡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