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脚茶
《中华本草》:鸭脚茶
拼音注音
Yā Jiǎo Chá
别名
高脚落山箕、山落茄、雨伞子、九节兰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中华野海棠的全株或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edia sinensis(Diels)H.L.Li[Tashiroea sinensis Diel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edia sinensis(Diels)H.L.Li[Tashiroea sinensis Diel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灌木,高60-100cm。茎圆形,小枝略四棱形,幼时被星状毛,后渐无毛或被疏微柔毛。叶对生;叶柄长5-20mm;叶片坚纸质,披针形至卵形或椭圆形,长5-10cm,宽2-5cm,先端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极钝,近全缘或具疏浅锯齿,幼时两面被星状毛,后渐无毛;基脉5出,背面隆起,侧脉及细脉均不明显。聚伞花序顶生,有花5-20朵;苞片早落,花梗长5-8mm,多少被微柔毛;花4数,花萼钟状漏斗形,长约6mm,具4棱,有时多少被星状毛,裂片极浅,圆齿状;花瓣粉红色至紫色,长圆形,先端急尖,1侧偏斜,长约1cm,宽约6mm;雄蕊4长4短,长者长约1.6cm,花药披针形,药隔下延成短柄,短者长约1cm,花药基部具小瘤,药隔下延成短距;子房半下位,卵状球形,先端被微柔毛。蒴果近球形,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具4棱,先端平截,萼片直径约7mm。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200m的山谷、山坡林下、阴湿的路边、沟旁草丛中或岩石积土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全株多皱缩,长60-100cm,无毛。茎细长,圆柱形,直径1-1.8cm,红棕色,表皮有纵皱纹。叶对生,多皱缩破碎,展开后呈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略斜歪,长7.8-11.2cm,宽3.2-6.6cm,边缘呈浅波状,少有细锯齿,主脉3-5条,叶柄长5-20mm,叶柄端膨大。聚伞花序顶生,有时排成圆锥状花序;萼筒近钟形,裂片4,宽而短;花瓣4,近椭圆形,紫褐色。
性味
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
发表。主感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煎汤洗身。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牌楼七
- 刮筋板
- 吐烟花
- 曼陀罗子
- 枫寄生
- 胡莲
- 莪术
- 小果白刺
- 铁线草
- 蒲桃壳
- 荆芥
- 骆驼蹄瓣
- 赤胫散
- 草灵脂
- 蒙莸
- 一匹草
- 桦叶荚蒾
- 鱼脑石
- 箭杆风
- 骆驼脂
- 蚌壳草
- 鱼眼草
- 南天竹根
- 苦绳
- 草本三角枫
- 酸果藤
- 香榧草
- 祁州一枝蒿
- 尖叶铁扫帚
- 红楤木
- 白龙头
- 天仙果
- 青酒缸
- 喜树皮
- 辣蓼草
- 狗骨
- 凤尾参
- 蟋蟀
- 风箱树
- 过墙风
- 帽兰
- 望月砂
- 人参条
- 大将军
- 香石藤果
- 黑汉条
- 野靛青
- 急性子
- 费菜
- 九节风
- 岩茴香
- 鲎尾
- 一点红
- 野冬菊
- 东北桤木
- 花锚
- 砂仁花
- 黄花小二仙草
- 叶下花
- 鸭脚艾
- 假大薯
- 鹅
- 树腰子
- 了哥王根
- 龙眼叶
- 烟管蓟
- 峨眉半边莲
- 山刺柏
- 山麻黄
- 鲤鱼胆
- 萹蓄
- 金钮扣
- 地蜂子
- 矮柳穿鱼
- 冰糖草
- 清香桂
- 栗壳
- 茯神木
- 鸭肫衣
- 野扇花果
- 烟梦花
- 羊胡髭草
- 野樱花
- 刺梨根
- 黑面叶
- 硬枝黑锁梅
- 酱
- 多花景天三七
- 岩景天
- 羊须
- 羊蹄甲
- 石茶
- 岩椒
- 岩枣树
- 刺柄南星
- 橘饼
- 百舌鸟
- 罗伞树
- 鹅蛋壳
- 鸡蛋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