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脚茶
《中华本草》:鸭脚茶
拼音注音
Yā Jiǎo Chá
别名
高脚落山箕、山落茄、雨伞子、九节兰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中华野海棠的全株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edia sinensis(Diels)H.L.Li[Tashiroea sinensis Diels]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灌木,高60-100cm。茎圆形,小枝略四棱形,幼时被星状毛,后渐无毛或被疏微柔毛。叶对生;叶柄长5-20mm;叶片坚纸质,披针形至卵形或椭圆形,长5-10cm,宽2-5cm,先端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极钝,近全缘或具疏浅锯齿,幼时两面被星状毛,后渐无毛;基脉5出,背面隆起,侧脉及细脉均不明显。聚伞花序顶生,有花5-20朵;苞片早落,花梗长5-8mm,多少被微柔毛;花4数,花萼钟状漏斗形,长约6mm,具4棱,有时多少被星状毛,裂片极浅,圆齿状;花瓣粉红色至紫色,长圆形,先端急尖,1侧偏斜,长约1cm,宽约6mm;雄蕊4长4短,长者长约1.6cm,花药披针形,药隔下延成短柄,短者长约1cm,花药基部具小瘤,药隔下延成短距;子房半下位,卵状球形,先端被微柔毛。蒴果近球形,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具4棱,先端平截,萼片直径约7mm。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200m的山谷、山坡林下、阴湿的路边、沟旁草丛中或岩石积土上。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全株多皱缩,长60-100cm,无毛。茎细长,圆柱形,直径1-1.8cm,红棕色,表皮有纵皱纹。叶对生,多皱缩破碎,展开后呈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略斜歪,长7.8-11.2cm,宽3.2-6.6cm,边缘呈浅波状,少有细锯齿,主脉3-5条,叶柄长5-20mm,叶柄端膨大。聚伞花序顶生,有时排成圆锥状花序;萼筒近钟形,裂片4,宽而短;花瓣4,近椭圆形,紫褐色。
性味
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
发表。主感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煎汤洗身。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云南美登木
- 煨姜
- 伏毛山豆根
- 猫儿屎果
- 黄颡鱼涎
- 黑及草
- 鸡翮羽
- 长节耳草
- 小茅香
- 大花卫矛果
- 续断
- 豪猪肉
- 祁州一枝蒿
- 荔枝草
- 玳玳花
- 鸡蛋壳
- 猴高铁
- 绵参
- 制草乌
- 石蜈蚣
- 飞廉
- 铁栏杆
- 萆薢
- 砂仁花
- 树萝卜
- 家白蚁
- 西南毛莨
- 黑汉条
- 龙血树
- 桧叶
- 朝天罐
- 奶浆参
- 见血清
- 苍白秤钩风
- 鹅
- 乔木紫珠
- 铜线草
- 蛤蟆草
- 蒙莸
- 香榧草
- 防风叶
- 凤尾参
- 红椋子
- 刮筋板
- 萹蓄
- 刘寄奴
- 木兰皮
- 花生壳
- 猴骨
- 节节草
- 吐烟花
- 九节风
- 地精草
- 罗布麻
- 竹林消
- 接骨草
- 古钩藤
- 扭筋草
- 大籽蒿
- 莲子心
- 管南香
- (鱼彭)鱼鳃
- 割舌罗
- 滇肉棒
- 合欢皮
- 栓皮栎
- 山棘豆
- 早谷藨
- 大黄茎
- 绿茎槲寄生
- 甘遂
- 金雀根
- 红牛尾七
- 七里香
- 粗皮蛙
- 广东升麻
- 羊肝
- 腊梅
- 桃枝
- 淡味当药
- 胡黄连
- 朱唇
- 牛胆参
- 三七
- 九牛力
- 百灵草
- 百舌鸟
- 岩泽兰
- 腊雪
- 酒饼婆
- 华东瓶蕨
- 山桂花
- 南方露珠草
- 公母草
- 巴豆油
- 茭白
- 蓝叶棵
- 臭黄皮
- 向日葵花托
- 鱼鹰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