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脚茶
《中华本草》:鸭脚茶
拼音注音
Yā Jiǎo Chá
别名
高脚落山箕、山落茄、雨伞子、九节兰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中华野海棠的全株或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edia sinensis(Diels)H.L.Li[Tashiroea sinensis Diels]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灌木,高60-100cm。茎圆形,小枝略四棱形,幼时被星状毛,后渐无毛或被疏微柔毛。叶对生;叶柄长5-20mm;叶片坚纸质,披针形至卵形或椭圆形,长5-10cm,宽2-5cm,先端渐尖或钝,基部楔形或极钝,近全缘或具疏浅锯齿,幼时两面被星状毛,后渐无毛;基脉5出,背面隆起,侧脉及细脉均不明显。聚伞花序顶生,有花5-20朵;苞片早落,花梗长5-8mm,多少被微柔毛;花4数,花萼钟状漏斗形,长约6mm,具4棱,有时多少被星状毛,裂片极浅,圆齿状;花瓣粉红色至紫色,长圆形,先端急尖,1侧偏斜,长约1cm,宽约6mm;雄蕊4长4短,长者长约1.6cm,花药披针形,药隔下延成短柄,短者长约1cm,花药基部具小瘤,药隔下延成短距;子房半下位,卵状球形,先端被微柔毛。蒴果近球形,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具4棱,先端平截,萼片直径约7mm。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200m的山谷、山坡林下、阴湿的路边、沟旁草丛中或岩石积土上。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全株多皱缩,长60-100cm,无毛。茎细长,圆柱形,直径1-1.8cm,红棕色,表皮有纵皱纹。叶对生,多皱缩破碎,展开后呈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略斜歪,长7.8-11.2cm,宽3.2-6.6cm,边缘呈浅波状,少有细锯齿,主脉3-5条,叶柄长5-20mm,叶柄端膨大。聚伞花序顶生,有时排成圆锥状花序;萼筒近钟形,裂片4,宽而短;花瓣4,近椭圆形,紫褐色。
性味
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
发表。主感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煎汤洗身。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龙葵根
- 蕨
- 琉璃草果实
- 火把花
- 黄零陵香
- 土常山
- 肥荚红豆
- 蝇子草
- 头花杜鹃
- 鸡血
- 香花菜
- 大叶马尾连
- 大一箭球
- 紫花芥子
- 鲛鱼胆
- 白背青荚叶
- 刺猬皮
- 绵羊血
- 电灯花
- 香菊
- 大一面锣
- 水田七叶
- 乌灵参
- 关木通
- 浙贝母
- 大黄
- 大草乌
- 砂仁花
- 小三棵针
- 吴茱萸叶
- 鳆鱼
- 松球
- 黄荆
- 牛角瓜
- 匙叶五加
- 白鹇
- 挂金灯
- 观音苋
- 红背酸藤
- 地梢瓜
- 榔榆茎
- 粗叶木叶
- 落地生根
- 五龙皮
- 鸢脚爪
- 柞树叶
- 臭常山
- 三匹叶
- 紫石英
- 野棕
- 地红子根
- 鹊豆
- 山大黄(华北大黄)
- 鸡脑
- 黄背草苗
- 牡蛎
- 美商陆
- 硼砂
- 水苦荬
- 鸭脚茶
- 骨把
- 糙叶千里光
- 黑大豆叶
- 黄花夹竹桃
- 八仙花
- 五脉绿绒蒿花
- 棉花子
- 黄葵
- 白头翁
- 长叶竹根七
- 赤翅蜂
- 车桑子根
- 埃蕾
- 长柄蕗蕨
- 罗汉松根皮
- 石芥菜
- 大叶黄杨根
- 双参
- 金花菜
- 铁破锣
- 黑腺珍珠菜
- 吉笼草
- 绿百合
- 蜂糖罐
- 刺楸
- 红帽顶
- 卵叶鳞始蕨
- 小叶金老梅
- 车前状垂头菊
- 香叶天竹葵
- 杏仁
- 香槁树
- 小朴松实
- 鸡屎藤果
- 皱杓兰
- 午香草
- 灵猫骨
- 紫红獐牙菜
- 常春藤
- 刺苋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