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柄蕗蕨
《中华本草》:长柄蕗蕨
拼音注音
Chánɡ Bǐnɡ Lù Jué
英文名
Long-stipe Mecodium
出处
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长柄蕗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ecodium osmundoides(V.d.B.) Ching[Hymenophyllum osmumdoides V.d.B.]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附生植物,植株高15-18cm。根茎褐色,纤细如丝,长而横走,下面疏生纤维状根。叶远生,相距2-3cm;叶柄深褐色,长4-7cm,上部有下延易脱落的狭翅;叶片薄膜质,半透明,宽卵形,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8-12cm,宽2.5-4.5cm,三;回羽裂;羽片10-15对,互生,有短柄,三角状卵形至长圆形,长1-2.5cm,宽4-12mm,上部的羽片渐缩小;小羽片4-6对,互生,无柄;长圆形至阔楔形,长3-5mm,宽2-4mm,基部下侧下延,密接,基部上侧1个小羽片覆盖叶轴;末回裂片2-6个,互生,线形至长圆状线形,先端钝头或有浅缺刻,全缘,单一或分叉;叶脉叉状分枝,末回裂片有小脉1条。叶轴及羽轴褐色,均有翅。孢子囊群多数,各裂片均能育,位于叶片上部1/3-1/2处;囊苞为等边三角状卵形,长1-1.5mm,尖头,全缘,唇瓣深裂几达基部,其下的裂片比囊苞狭窄。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700m的林中及山谷溪旁阴湿的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形状
1.性状鉴别 长柄蕗蕨多皱缩成团,根状茎纤细,丝状,褐色,光滑。叶柄细长,长4-7cm,直径约0.5mm,深褐色,光滑;叶片宽卵形,薄膜质,半透明,长8-12cm,宽2.5-4.5cm,上下两面均为棕色。气微,味淡,后渐辛麻舌。[br]2.显微鉴别 地上部分粉末特征:绿褐色。①叶片上下表皮细胞均为多边形,直径26-73μm,壁平直,细胞内充满棕色物质。②叶柄纤维红棕色,直径20-44μm,壁厚8-18μm。③石细胞少见,长方形或长多边形,纹孔及孔沟明显,长约117μm,宽约39μm,壁厚8-10μm。④草酸钙晶体不规则形,直径10-31μm。⑤梯纹管胞,直径10-18μm。⑥孢子极面观三角圆形,具长3裂缝,直径52-55μm,外壁厚约2.5μm,具瘤状纹饰。
性味
微苦;凉
归经
心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生肌止血。主痈疖;疮疥;烫火伤;肿毒;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干品研末调涂;或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微苦,性凉。功效同蕗蕨。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石决明
- 红葱
- 长柄车前蕨
- 赤石脂
- 长叶紫珠
- 长松
- 长梗玄参
- 赤铜屑
- 除虫菊
- 刺竹笋
- 五星蒿
- 船盔乌头
- 野罂粟壳
- 石斛露
- 粗叶木
- 獐牙菜
- 缅枣
- 吊兰
- 虎牙
- 海桐皮
- 薏苡叶
- 地柏
- 天南星
- 红水芋
- 野高粱
- 车前状垂头菊
- 紫堇
- 樗叶花椒
- 半夏曲
- 长圆叶艾纳香
- 花榈木
- 乌脚枪
- 铁栏杆
- 滚龙草
- 大叶紫薇
- 草木王
- 匍伏堇
- 朴树果
- 刺玫
- 地红子
- 铁牛钻石
- 地筋
- 赶山鞭
- 鱼鳞菜
- 白草根
- 苦壶卢子
- 鲤鱼胆
- 鲛鲨白
- 胡芦巴
- 獾骨
- 水芦荻根
- 棕竹根
- 朝天罐
- 无名异
- 刺人参
- 广石豆兰
- 驴蹄
- 香附
- 瓦楞子
- 多花沿阶草
- 番杏
- 灵砂
- 毛蕊花
- 腥藤
- 无花果
- 香石藤叶
- 庵 (艹闾)
- 海人草
- 山大黄(华北大黄)
- 走马胎
- 橘根
- 歪脖子果
- 桃枝
- 扁藤叶
- 贴骨散
- 丁榔皮
- 小垂头菊
- 鲫鱼脑
- 长梗千里光
- 紫薇花
- 貒骨
- 八爪金龙
- 柿根
- 米油
- 榅桲
- 淮通
- 黑虎七
- 野毛金莲
- 红枫荷
- 藤槐
- 泡桐树皮
- 绿茎槲寄生
- 芥子
- 长叶竹根七
- 喜鹊肉
- 牛脂
- 柿花
- 红川乌
- 红鬼笔
- 水边指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