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线草
《中华本草》:铜线草
拼音注音
Tónɡ Xiàn Cǎo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双穗雀稗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spalum pospaloides(Michx.)Scribn.[Digitaria paspaloides Michx;paspalum distichum auct.non L.]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双穗雀稗 多年生草本。匍匐茎地面横走,粗壮,长可达1m,扁压具条棱,节密被毛茸;花枝高20-60cm。叶鞘松弛,背部具脊,通常边缘上部具纤毛;叶舌膜质,长1-1.5mm;叶片扁平,柔薄,被针形,长3-15cm,宽2-6mm,无毛。总状花序2枚,对生,长2-6cm;穗轴宽1.5-2mm;小穗两行排列,倒卵状长圆形,长3-3.5mm,先端急尖,疏生微柔毛;第1颖缺如或微小,第2颖贴生柔毛,具明显的中脉;第1外稃具3-5脉,通常无毛,先端尖,第2外稃草质,等长于小穗,黄绿色,先端尖,被毛。谷粒椭圆形,灰色,先端具少数细毛,长约2.5mm。花、果期5-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田边路旁,水边。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
全草含脂肪酸(fstty acid)。
性味
甘;平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活血解毒;祛风除湿。主跌打肿痛;骨折筋伤;风湿痹痛;痰火;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水酒煎,10-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黄芽白菜
- 扁秆藨草
- 绣线菊子
- 红毒茴
- 狗筋蔓
- 密纹薄芝
- 山柳
- 糙叶水苎麻
- 十三年花
- 塔黄
- 银木荷皮
- 毛女贞
- 金瓜草
- 椰子浆
- 小朴松实
- 红头翁
- 淡豆豉
- 滇白芷
- 苦石莲
- 豆腐
- 香果树
- 三块瓦
- 金鸡纳
- 罗浮柿
- 扁担杆
- 脾寒草
- 草血竭
- 翠雀花
- 蓝实
- 煨姜
- 粗梗黄堇
- 苦竹沥
- 辫子草根
- 大散血
- 乌龟
- 血竭
- 狭叶当归
- 大花卫矛果
- (鱼彭)鱼鳃
- 党参
- 木麻黄种子
- 接骨木叶
- 地钱
- 虫牙药
- 山漆树
- 白炭
- 金雀儿
- 波棱瓜
- 墨汁鬼伞
- 壁虎
- 石楠
- 栝楼皮
- 棣棠花
- 米碎花根
- 露蕊乌头
- 红花菜
- 苦天茄
- 乌骚风
- 锈毛旋蒴苣苔
- 飘拂草
- 青蛇藤
- 透明草
- 淡味当药
- 蛤壳
- 假木通
- 牛髓
- 广香藤
- 合欢皮
- 栓皮栎
- 大黄茎
- 三七
- 蔓草虫豆
- 红皮
- 豆腐渣果根
- 马甲子根
- 白叶火草
- 苦瓜叶
- 豹皮樟
- 花椒簕
- 刷把草根
- 对虾
- 知母
- 地盘松球
- 红牛尾七
- 白茅根
- 广东升麻
- 土贝母
- 刺竹笋
- 香豆蔻
- 华东瓶蕨
- 桃枝
- 老枪谷子
- 白背叶
- 巴豆油
- 砂仁壳
- 文冠果
- 土马骔
- 蛮刀背
- 倒爪草
- 九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