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线草
《中华本草》:铜线草
拼音注音
Tónɡ Xiàn Cǎo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双穗雀稗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spalum pospaloides(Michx.)Scribn.[Digitaria paspaloides Michx;paspalum distichum auct.non L.]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双穗雀稗 多年生草本。匍匐茎地面横走,粗壮,长可达1m,扁压具条棱,节密被毛茸;花枝高20-60cm。叶鞘松弛,背部具脊,通常边缘上部具纤毛;叶舌膜质,长1-1.5mm;叶片扁平,柔薄,被针形,长3-15cm,宽2-6mm,无毛。总状花序2枚,对生,长2-6cm;穗轴宽1.5-2mm;小穗两行排列,倒卵状长圆形,长3-3.5mm,先端急尖,疏生微柔毛;第1颖缺如或微小,第2颖贴生柔毛,具明显的中脉;第1外稃具3-5脉,通常无毛,先端尖,第2外稃草质,等长于小穗,黄绿色,先端尖,被毛。谷粒椭圆形,灰色,先端具少数细毛,长约2.5mm。花、果期5-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田边路旁,水边。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化学成分
全草含脂肪酸(fstty acid)。
性味
甘;平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活血解毒;祛风除湿。主跌打肿痛;骨折筋伤;风湿痹痛;痰火;疮毒
用法用量
内服:水酒煎,10-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巴豆霜
- 茅草叶
- 接骨草
- 景天三七根
- 铁落
- 龙须草
- 荚果蕨贯众
- 刺猬皮
- 苦檀子
- 鸡卵草
- 梭子蟹
- 乌蔹莓
- 草灵脂
- 盐肤木
- 铜棒锤
- 藏紫菀
- 金精石
- 千脚虫
- 黄葵
- 阴地蕨
- 红芋
- 光素馨
- 羌活鱼
- 管仲
- 兜兰
- 羊舌树
- 小麦苗
- 棕叶芦
- 壶卢秧
- 南瓜
- 金刚散
- 土大黄叶
- 薄叶黄芩
- 苦芥
- 小叶眼树莲
- 蚂蚁上树
- 敦盛草
- 射罔
- 龟血
- 猴樟
- 野棉花
- 交剪草
- 有柄石韦
- 土连翘
- 博落回
- 地柏
- 牛耳枫根
- 塔黄
- 湿生扁蕾
- 鹿皮
- 松树皮
- 葫芦藓
- 宜昌楼梯草
- 刺楸
- 蜂糖罐
- 陈火腿骨
- 梧桐白皮
- 文冠果
- 长管蝙蝠草
- 鹰不泊薳
- 鲤鱼脂
- 小球藻
- 细叶十大功劳
- 香胶木根皮
- 披针骨牌蕨
- 瘦风轮
- 臭梧桐花
- 脉耳草
- 矮脚南
- 风化硝
- 辣蓼草
- 鲨鱼心
- 炙红芪
- 黄荆
- 凤眼果
- 长隔距兰
- 木槿根
- 青酒缸根
- 铜线草
- 蟹
- 昏鸡头
- 红帽顶
- 马比木
- 百药煎
- 祁州一枝蒿
- 马牙七
- 赤麻鸭
- 合掌消
- 九节风
- 节节草
- 紫阳花
- 天竺黄
- 寄居蟹
- 长春花
- 地锦草
- 苞叶木
- 草木王
- 金腰
- 豆腐泔水
- 黄皮果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