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贞根
《*辞典》:女贞根
拼音注音
Nǚ Zhēn Gēn
出处
《重庆草药》
来源
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根,9~10月采挖。
性味
《重庆草药》:"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
《重庆草药》:"散气血,止气痛。治胸病,咳嗽,白带。"
复方
①治盐齁、乳齁:女贞根一两五钱.炖五花肉,早晚空心服,隔一周,可再如法炖服。(《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②治干病经闭、咳嗽:女贞根半斤,女儿茶根四两,红藤四两。泡酒,早晚各服一杯。(《重庆草药》)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女贞根
拼音注音
Nǚ Zhēn Gēn
出处
出自《重庆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gustrum lucidum Ait.采收和储藏:全年或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常绿灌木或乔木,高可达25m。树皮灰褐色。枝黄褐色、灰色或紫红色,圆柱形,疏生圆形或长圆形皮孔。单叶对生;叶柄长1-3cm,上面具沟;叶片革质,卵形、长卵形或椭圆形至宽椭圆形,长6-17cm,宽3-8cm,先端锐尖至渐尖或钝,基部圆形,有时宽楔形或渐狭。圆锥花序顶生,长8-20cm,宽8-25cm;花序梗长达3cm;花序基部苞片常与叶同型,小苞片披针形或线形,凋落;花无梗或近无梗;花萼无毛,长1.5-2mm,齿不明显或近截形;花冠长4-5mm,裂片长2-2.5mm,反折;花丝长1.5-3mm,花药长圆形,长1-1.5mm;花柱长1.5-2mm,柱头棒状。果肾形或近肾形,长7-10mm,径4-6mm,深蓝黑色,成熟时呈红黑色,被白粉。花期5-7月,果期7月至翌年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900m以下的疏林或密林中,亦多栽培于庭院或路旁。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及长江以南各地。
性味
苦;性平
归经
肺;肝经
功能主治
行气活血;止咳喘;祛湿浊。主哮喘;咳嗽;经闭;带下
用法用量
内服:炖肉,45g;或浸酒。
各家论述
《重庆草药》:散气血,止气痛。治齁病,咳嗽,白带。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千只眼
- 佩兰
- 千里马
- 马柳根
- 猫须草
- 球序鹅掌柴
- 祁连山圆柏
- 黄唇鱼鳃
- 七鳃鳗
- 海燕
- 千灵丹
- 矮脚苦蒿
- 黄花香
- 心叶虎耳草
- 小花黄堇
- 粉绿藤
- 青蒿根
- 紫鸭跖草
- 白兰花
- 桑黄
- 小鱼仙草
- 蚌兰叶
- 血水草
- 鱼鳔
- 黄泥菜
- 蓖麻
- 绒白乳菇
- 石上柏
- 追骨风
- 昆布
- 黄杨木
- 虎爪
- 臭牡丹
- 石凉伞
- 胡杨
- 黄草乌
- 灰包
- 肿节风
- 天山花楸
- 金刚刺
- 胡子七
- 香樟叶
- 菊花黄连
- 卤碱
- 延胡索
- 红辣蓼
- 桃花
- 千金子霜
- 琴唇万带兰
- 铁罗汉
- 胡桃花
- 黄莲花
- 鸡翎草
- 血水草根
- 稻草
- 红丝线
- 红花锦鸡儿
- 箭杆七
- 紫红鞭
- 葛藟
- 珊瑚冬青
- 蜘蛛蜕壳
- 玛瑙
- 南五味子
- 青蒿露
- 臭茉莉叶
- 梅叶
- 野扇花果
- 龙州线蕨
- 箭杆杨
- 山玉兰
- 地沙
- 玉簪
- 扶芳藤
- 屎咕咕
- 紫金莲
- 鹅掌揪根
- 石上开花
- 杜鹃兰
- 观音竹
- 三角草
- 金刚大
- 一叶荻
- 凤眼果树皮
- 柳叶
- 香樟果
- 粟芽
- 兔毛蒿
- 结香
- 梧桐
- 狗肾
- 花生衣
- 地笋
- 结血蒿
- 三台红花
- 兰花根
- 毛冬瓜叶
- 木莲果
- 母菊
- 杧果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