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瓤
《*辞典》:南瓜瓤
拼音注音
Nán Guā Ránɡ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瓤。
功能主治
治烫伤,创伤。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汤火伤:伏月收老南瓜瓤连子,装入瓶内,愈久愈佳。凡遇汤火伤者,以此敷之。(《慈航活人书》)
②治枪子入肉:南瓜瓤敷之。晚收南瓜,浸盐卤中备用。(《随息居饮食谱》)
③治打伤眼球:南瓜瓤捣敷伤眼,连敷十二小时左右。(《岭南草药志》)
④治鼠咬伤:南瓜瓤、老鼠瓜,共捣烂敷伤口。(《岭南草药志》)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南瓜瓤
拼音注音
Nán Guā Ránɡ
英文名
Pulp of Gourd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果瓤。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ucurbita moschata (Duch. Ex Lam.) Duch. Ex Poir.采收和储藏:秋季将成熟的南瓜剖开,取出瓜瓤,除去种子,鲜用。
原形态
一年生蔓生草本,茎条达2-5m。常节部生根,密被白色刚毛。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8-19cm,被刚毛;叶片宽卵形或卵圆形,有5角或5浅裂,长12-25cm,宽20-30cm,先端尖,基部深心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以,两面均被刚毛和茸毛,边缘有小而密的细齿。卷须稍粗壮,被毛3-5歧。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单生,花萼筒肿钟形,长5-6mm,裂片条形,长10-15mm,被柔毛,上部扩大成叶状,花冠黄色,钟状,长约8cm,5中裂,裂片边缘反卷,雄蕊3,花丝腺体状,长5-8mm,花室折曲;雌花单生,子房1赛马,花柱短,柱头3,膨大,先端2裂,果梗粗壮,有棱槽,长5-7cm,瓜蒂扩大成喇叭状。瓠果形状多样,外面常有纵沟。种子多数,长卵形或长圆形,灰白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性味
味甘;性凉
归经
脾经
功能主治
解毒;敛疮。主痈肿疮素养,烫伤,创伤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山楂木
- 黄山鳞毛蕨
- 牛肝菌
- 五气朝阳草
- 木本胡枝子皮
- 长柄臭黄荆
- 微毛柃
- 水半夏
- 鸢脑髓
- 黄荆枝
- 五指毛桃果
- 白鹇
- 甘松
- 狸肉
- 越王余算
- 南烛
- 卷丹
- 龙眼根
- 大头狗
- 野苦梨根
- 牡鼠粪
- 雪猪肉
- 小叶榕
- 羊舌树
- 红绿草
- 文冠果
- 粗叶卷柏
- 长尾复叶耳蕨
- 止痢蒿
- 鸬鹚涎
- 鸢嘴
- 绿萼梅
- 丽萼熊巴掌
- 炙黄芪
- 蟑螂
- 鳆鱼
- 复叶耳蕨
- 毛轴牙蕨
- 大伸筋
- 豆梨
- 吐铁
- 石斛
- 厚叶贯众
- 辐射石豆兰
- 桃子
- 大鲵
- 山丹花
- 竹(鼠留)子牙
- 和合草
- 旋蒴苣苔
- 火棘
- 水梨藤
- 蔓荆子叶
- 九爪龙
- 苹婆
- 硼砂
- 引水蕉
- 眼睛草
- 沙梨
- 花点草
- 白花映山红
- 马鬃
- 驴耳朵草
- 红花木莲
- 红芋
- 坠桃草
- 朱砂莲
- 黑阳参
- 石珠
- 土槿皮
- 紫萁贯众
- 桂花岩陀
- 鹦鹉
- 冬瓜子
- 粗黄草
- 萍蓬草
- 大叶蛇泡簕
- 山货榔
- 藏鮡肉
- 龙船乌泡
- 谷皮树
- 黄木耳
- 苍条鱼鳖
- 崖姜
- 半边钱
- 草玉梅
- 荷蒂
- 鹤脑
- 黄桷浆
- 钭叶榕
- 假蒟根
- 青海鸢尾子
- 杏子
- 歪头菜
- 朱砂
- 小虎耳草
- 山绿茶
- 台湾海棠
- 羊血
- 大叶钓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