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虎耳草
《*辞典》:蒙自虎耳草
拼音注音
Ménɡ Zì Hǔ ěr Cǎo
别名
岩耳巴、反背红、红岩草、心叶蒙自虎耳草、大虎耳草。
出处
《红河中草药》
来源
为虎耳草科植物蒙自虎耳草的全草。全年可采。
原形态
多年生直立草本。基生叶具长柄,长5~15厘米,肉质,疏生白色长毛;叶片心形,长4~9厘米,宽4~10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边缘具钝齿,每齿又具不规则钝齿及疏被白色粗毛,上面绿色,下面有紫红色斑晕,疏被白色长毛。茎上叶互生,叶片线状披针形,长0.5~1厘米,膜质。花茎自根都抽出,高达40厘米,疏被棕色粗毛;圆锥花序披散,花冠黄白色。
生境分布
生于阴湿崖壁或溪畔。分布云南等地。
性味
微苦辛,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治中耳炎,乳腺炎,皮肤溃疡,无名肿毒,外伤出血,麻疹,高热,咳嗽,支气管炎,皮肤过敏,月经不调,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
外用:捣汁滴耳或捣敷。内服:煎汤,2~3钱。
注意
孕妇忌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沙冬青
- 毛稔根
- 绣球藤
- 海松子
- 红直獐牙菜
- 鹳骨
- 蒲种壳
- 黄羊肉
- 白芍
- 石蔓藤
- 细葛缕子
- 小朴松实
- 赤甲红
- 岩檀香
- 人参条
- 红根
- 葵花大蓟
- 山荆子
- 白背叶根
- 蕨
- 枇杷核
- 笔罗子
- 海芋
- 香石藤果
- 米油
- 鹅掌楸
- 冰球子
- 谷芽
- 秧青
- 黄颡鱼涎
- 台湾榕
- 紫花地丁
- 煅石膏
- 四脚蛇
- 枫杨
- 刺梨根
- 广西过路黄
- 山麻黄
- 小倒钩藤
- 漆树根
- 马勃
- 桑螵蛸
- 曼陀罗子
- 野芭蕉
- 水晶兰
- 箭叶蓼
- 叶子花
- 附地菜
- 风藤草
- 九节莲
- 见血清
- 长春花
- 乌脚枪
- 费菜
- 地黄花
- 骆驼脂
- 白矾
- 极丽马先蒿
- 败酱草
- 支柱蓼
- 乌蔹莓
- 象皮
- 柃木
- 土大黄叶
- 枫寄生
- 蛇疙瘩
- 覆盆子
- 黑豆衣
- 九香虫
- 绣球花
- 喜树皮
- 一点红
- 藏三七
- 大草乌
- 黑参
- 香叶子
- 百部
- 蚕茧
- 地精草
- 蝮蛇骨
- 瞿麦
- 小叶山鸡尾巴草
- 楼梯草
- 赤胫散
- 苍蝇草
- 玉芙蓉
- 石胆草
- 烂茶叶
- 砗磲
- 绵萆薢
- 南方六道木
- 菊花参
- 鸡毛狗
- 桃耳七
- 虫牙药
- 墓头回
- 苋实
- 蝙蝠
- 椒蒿
- 鸽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