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鬃
《中华本草》:马鬃
拼音注音
Mǎ Zōnɡ
别名
马鬐毛、马毛
英文名
Horse mane
出处
出自《日华子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马科动物马的鬃毛或尾毛。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quus caballus orientalis Noack采收和储藏:剪取鬃秘中尾毛,洗净,晾干。
原形态
马,体格高大,骨骼肌发达,四肢强颈有力。体高1.27-1.60m,体重225-773kg。雌雄差异很大。马头面部狭长,耳小而尖,直立。鼻宽,眼大。从头顶起沿颈背至肩胛,具有长毛即鬃毛。两耳间垂向额部的长毛称门鬃。身体余部皆被短而均匀的毛,毛部也有长的鬃毛。我国马的品种较多,有蒙古、河曲、伊犁、三河、黑河等种,因品种不同,身体大小、毛色也有差异主要毛色有青毛、花毛、黑毛、栗毛等。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马属草原动物,善奔驰,草食。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性味
味涩;性平
归经
心;肺经
功能主治
止血止带;解毒敛疮。主崩漏;带下;痈疮
用法用量
内服:烧灰研末,入丸、散,1-3g。外用:适量,烧灰研开敷。
各家论述
1.《别录》:主女子崩中赤白。又:马毛主小儿惊痫。2.《日华子本草》:烧灰止血,并敷恶疮。3.《滇南本草》:烧灰敷疮毒、痈疽、疔疮。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马鬃
拼音注音
Mǎ Zōnɡ
别名
马髻毛(《别录》),马牦(《千金方》)。
出处
《日华子本草》
来源
为马科动物马的鬃毛或尾毛。
毒性
《纲目》:"有毒。"
功能主治
治女子崩中、带下,疮、痈。
①《别录》:"主女子崩中赤白。"又:"马毛主小儿惊痫。"
②《日华子本草》:"烧灰止血,并敷恶疮。"
⑨《滇南本草》:"烧灰敷疮毒、痈疽、疗疮。"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散。外用:烧灰研末敷。
复方
①治带下:白马牦二两,龟甲四两,鳖甲十八铢,牡蛎一两十八铢。上四味,治下筛,空心酒下方寸匕,日三服,加至一匕半。(《千金方》白马牦散)
②治崩中下血不止:绵灰、黄绢灰、艾叶灰、马尾灰、藕节灰、莲蓬灰、油发灰、亦松皮灰、棕榈灰、蒲黄灰。等分,为细末,用醋煮糯米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加至一百丸,空心米饮下。(《济生方》十灰丸)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三叶枫
- 刺蓼
- 多蒴曲尾藓
- 山蚂蝗
- 鲈鲤
- 堇宝莲叶
- 肉爬皂
- 姜皮
- 地涌金莲
- 驴打滚儿草
- 羊哀
- 儿茶
- 黄泡果
- 茯神木
- 李根
- 大避债蛾
- 大泡通叶
- 青鱼枕
- 刺南蛇藤
- 海茄子
- 叶下红
- 山羊血
- 猪殃殃
- 野席草
- 黄羊角
- 栾樨
- 胡葱子
- 功劳叶
- 柞木叶
- 豆根木蓝
- 金挖耳
- 水翁根
- 镰叶马蔺根
- 九龙盘
- 雀舌草
- 臭藤子
- 冰糖
- 堵喇
- 獐髓
- 膀胱七
- 全蝎
- 藏鮡骨
- 刷把草根
- 蚂蚁花根
- 水榆
- 金钱橘饼
- 小万年草
- 芒萁
- 瓜蒌子
- 红背酸藤
- 金背枇杷花
- 糖橘红
- 野木鱼
- 大果琉璃草
- 披散糖荠
- 鮸鱼
- 草玉梅
- 锈毛旋蒴苣苔
- 三十六荡
- 辣椒叶
- 苍条鱼鳖
- 牛金子
- 粗叶木叶
- 苦良姜
- 滇池海棠
- 硇砂
- 美丽鳞毛蕨
- 小构树汁
- 歪头菜
- 可爱花
- 杜鹃花叶
- 乌木屑
- 小绿芨
- 红菠菜
- 石上柏
- 南藤
- 阔叶箬竹
- 节节茶
- 鸡内金
- 蘡薁根
- 青檀香
- 闹羊花
- 陈冬菜卤汁
- 梦花根
- 银牙莲
- 散血草
- 秀丽野海棠
- 船盔乌头
- 冷蕨
- 明萼草
- 紫金沙
- 大头茶
- 栗柄金粉蕨
- 蚕退纸
- 藜茎
- 玄精石
- 红叶藤
- 野茉莉
- 红花龙胆
- 羊毛绒球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