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鸢尾子
《中华本草》:尼泊尔鸢尾子
拼音注音
Ní Bó ěr Yuān Wěi Zǐ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鸢尾科植物尼泊尔鸢尾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ris dacora Wall.[I.nepalensis D.Den]采收和储藏:7-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果壳,晒干。
原形态
尼泊尔鸢尾 多年生草本,高40-60cm。基部有大量老叶鞘纤维。根茎短而粗;根簇生,肉质,膨大成纺锤状,长可达10cm。叶基生,排成2列;叶片条形,花期叶长10-28cm,宽2-8mm,果期长可达60cm,宽6-8mm,先端渐尖,有2-3条纵脉,全缘,基部抱茎。花茎高10-25cm,直径2-3mm,果期花茎高达35cm,中、下部有1-2枚抱茎的披针形的茎生叶,上部具3-4个分枝;苞片3枚,内含2花;花梗长1.3-2.1cm;花蓝紫色或浅蓝色,直径2.5-6cm,花被裂片6,排成2轮,花被管长2.5-3.5cm,向上扩大成喇叭状,外轮中脉上具橘黄色须毛状附属物,内花被裂片狭椭圆形或倒被外形;雄蕊3,长约2.5cm,花药淡黄白色;子房下位,三棱状卵形,长1.2-1.5cm,直径5-7mm,花柱分枝扁平,拱形弯曲,先端2裂,边缘具疏齿。蒴果卵圆形,长2.5-3.5cm,直径1-1.2cm,先端有短喙;种子盘状,扁平,黑褐色。花期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0-3000m的荒坡或岩缝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
苦;微甘;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杀虫。主肠痈;食物中毒引起的泻痢;虫牙;蛔虫和蛲虫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泡酒;或入丸、散。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冬里麻根
- 八角金盘
- 小扁草
- 冬青子
- 大果臭椿皮
- 蝮蛇皮
- 缬草
- 柏子仁
- 橘饼
- 红花苗
- 鼠肝
- 獾骨
- 仙人杖
- 银边吊兰
- 大驳骨
- 厚朴果
- 大将军
- 野拔子
- 西南石梓
- 覆盆子叶
- 白花菜
- 光裸星虫
- 崖松
- 侧耳
- 红扁藤
- 皂荚子
- 禾叶墨斛
- 牛金子
- 苦丁
- 蚌泪
- 白线蛇
- 大头菜子
- 黑头草
- 蚕退纸
- 榧花
- 火炭母草
- 鸡爪枝皮
- 琼越线蕨
- 毛连菜
- 波罗蜜
- 玉米黑粉
- 枫香树叶
- 水蛭
- 木姜子茎
- 黄龙藤
- 台湾土豆蔻
- 鸦葱
- 钗子股
- 秤杆草
- 马桑
- 大黄茎
- 蛇退
- 倒扣草
- 綟木
- 毛五加皮
- 凤尾铁角蕨
- 黄栎
- 土瓜
- 臭梧桐花
- 小地扭
- 银朱
- 密花树
- 杧果核
- 大叶紫苏
- 井底泥
- 铁箭矮陀
- 干冬菜
- 辫子草根
- 朱蕉
- 小石松
- 鳝鱼骨
- 藜茎
- 粉瘤菌
- 湖瓜草
- 灯台树果
- 野牡丹
- 海狸香
- 虫莲
- 兔血
- 银丝杜仲
- 茯苓皮
- 刺糖
- 粪箕笃
- 鼠李皮
- 绿萼梅
- 秋海棠茎叶
- 梵天花根
- 两头尖
- 闹狗药
- 黑石耳
- 缘桑螺
- 紫菜
- 滑石粉
- 红茴香叶
- 金瓜
- 松下兰
- 红树叶
- 常春卫矛
- 麻布七
- 柳叶见血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