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合
《中华本草》:六月合
拼音注音
Liù Yuè Hé
别名
小水药、水惊风、冷草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长圆楼梯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latostema oblongifolium Fu ex W.T.Wang[Pellionia bodinieri Levl.;Elatostema bodinieri(Levl.)Hand-Mazz.〕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高约30cm。全株无毛。叶有短柄或无柄;托叶狭三角形至钻形;叶片近纸质,斜狭长圆形,长6-14cm,宽1.4-3.5cm,先端渐尖,基部在狭侧钝或楔形,在宽侧圆形或浅心形,边缘在上部有浅钝齿,通常无毛,钟乳体极密;叶脉羽状,侧脉每侧约6条。雌雄异株或同株;雄花序聚伞状,有短梗,直径6-15mm;苞片卵形;雄花无毛,花被片5,直径约3mm,雌花序成对腋生,长3-9mm,有2-3分枝,枝瑞生花序托,边缘有披针形苞片,小苞片近条形,长0.5-lmm。瘦果卵形,长约1mm,约有8条纵肋。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900m的山地林下或沟边阴湿处。资源分布:分布于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
辛;苦;性平;小毒
功能主治
消肿止痛;清热解毒。主骨折扭伤肿痛;疮肿;风热感冒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麻,性平。有行血、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骨折,扭伤,疮疖肿毒。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冷水花
- 篑草
- 苦参实
- 莴苣
- 卡密
- 水杨根
- 苦丁茶
- 丽江山慈菇
- 苦瓜花
- 苦茶叶
- 宽瓣红景天
- 了哥利
- 冷水丹
- 绳藻
- 鸭儿芹果
- 六大天王
- 美丽胡枝子
- 煨姜
- 草血竭
- 黄麻根
- 毛黄堇
- 水黄花
- 茯苓
- 吕宋楸毛
- 圣罗勒
- 亮光菜
- 卵叶鳞始蕨
- 可爱复叶耳蕨
- 四方麻
- 乌骨鸡
- 苦竹根
- 苦白蜡
- 蚯蚓
- 凉三七
- 千年耗子屎种子
- 毛果珍珠茅
- 苦绳
- 柯蒲木
- 凤庆鸡血藤
- 毛黄连
- 荞麦叶
- 苦瓜
- 凉薯
- 黄荆根
- 宽唇神香草
- 两色乌头
- 东北鼢鼠
- 兰花叶
- 乳源木莲果
- 苦油木
- 库页悬钩子
- 麻布七
- 宽穗兔耳风
- 糠谷老
- 丽江独活
- 大叶金花茶叶
- 库页悬钩子根
- 宽叶紫萁苗
- 两色瓦韦
- 亮叶桦根
- 盾叶莓
- 豆瓣绿
- 两色鳞毛蕨
- 六角英
- 辣椒茎
- 刀豆
- 山苏木
- 冷地卫矛
- 昆明堇菜
- 苦豆子
- 宽叶杜香
- 老白花
- 昆明鸡脚黄连
- 扛板归根
- 丽萼熊巴掌
- 金耳环
- 白勒
- 空青
- 亮叶桦叶
- 丽春花果实
- 开口箭
- 卷茎蓼
- 六叶龙胆
- 绿豆花
- 珍珠
- 丽春花
- 法半夏
- 柯树皮
- 兰石草果
- 青头菌
- 昆明水金凤
- 苦竹沥
- 黄麻子
- 兰竹参
- 兰花石参
- 牯牛卵囊
- 小垂头菊
- 马骨
- 鸽
- 山牛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