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叶西香罗勒
《中华本草》:毛叶西香罗勒
拼音注音
Máo Yè Xī Xiānɡ Luó Lè
别名
毛丁香罗勒、丁香草、真草、青香罗勒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毛叶丁香罗勒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cimum gratissimum L.var.suave(Willd)Hook.f.[O.suave Willd.]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扎把晒干。
原形态
毛叶丁香罗勒,直立灌木,高0.5-1m。全株芳香。多分枝,茎、枝四棱形,被长柔毛。叶对生,叶柄长1-3.5cm,扁平,密被柔毛状绒毛;叶片卵圆状长圆形或长圆形,长5-12cm,宽1.5-6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圆齿,两面密被柔毛状绒毛及腺点。轮伞花序具6朵化,密集组成顶生和腋生总状花序,长5-15cm,常呈圆锥状,密被柔毛;及腺点,无柄;花萼钟形,长约4mm,外面被柔毛及腺点,花萼钟形,长约2mm,多炒下倾,花时长达4mm,萼齿5,上唇3齿,中齿卵圆形,先端锐尖,边缘下延,略反卷,侧齿小,具刺尖,下唇2齿极小,先端刺芒状;花冠白黄或白色,长约4.5mm,稍长于花萼,唇片外面被微柔毛及腺点,上唇宽大,4裂,下唇长圆形,稍长于上唇,全缘;雄蕊4,近等长,后对雄蕊花丝基部具齿着附属物,子房4裂,花柱超出雄蕊,柱头2裂;花盘4齿状,前方1齿稍超过子房。小坚果近球形,褐色,多皱纹,有具腺的凹穴。花期10月,果期11月。
生境分布
在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形状
性状鉴别,茎呈方柱形,长短不等,直径2-4mm,表面有纵沟纹,有长柔毛;质坚硬,折断面纤维性,黄白色,中央髓部白色。叶对生,多脱落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状短圆形或长圆形,长5-11cm,两面密被柔毛状绒毛;叶柄长1-3.5cm,有柔毛状绒毛。轮伞花序宇航局集顶生呈圆锥花序,密被柔毛状绒毛;苞片卵状菱形或披针形;花已凋谢;宿萼钟状,外被柔毛,内面喉部有柔毛。小坚果近球形。气芳香,味辛,有清凉感。
化学成分
从全草挥发油中已分得多种成分:3-已烯-1-醇(3-haxen-1-ol),侧柏烯(myrcene),α-蒎烯(α-pinene),香桧烯(sabinene),月桂烯(myrcene),β-罗勒烯(β-ocimene),α-罗勒烯(α-ocimene),γ-松油烯(γ-terpinene),松油烯-4-醇(terpinen-4-ol),芳樟醇(linalool),丁香油酚(eugenol),β-荜澄茄油烯(β-caryophyllene),α-律草烯(α-humulene),β-荜澄茄油烯(β-cubebene),荜澄茄烯(cadinene)和δ-荜 澄茄醇(δ-cadinol),对-聚伞花素(p-cymene),α-松油醇(α-terpineol),玷巴烯(copaene),γ-衣兰油烯(γ-muurolene),别香橙烯(alloaromadendrene),α-衣兰油烯(α-muurolene)和柏木醇。
性味
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
疏风发表;化湿和中;散瘀止痛。主外感风寒;头痛;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泄泻风湿痹痛;湿疹瘙痒;跌打瘀肿;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绞汁涂;或煎汤洗。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亮叶茉莉
- 米碎花
- 米露
- 梦花根
- 美商陆子
- 毛排钱草
- 毛节兔唇花
- 狼尾草
- 岭南花椒根
- 梅根
- 芒萁
- 毛叶楼梯草
- 榄仁树皮
- 亮叶桦叶
- 玫瑰露
- 米仔兰花
- 柳穿鱼
- 母菊
- 狸肉
- 毛蒌
- 兰花石参
- 猫眼睛
- 老头草
- 木锥花
- 杧果树皮
- 梅花冰片
- 柳根
- 栗
- 毛冬青叶
- 芒萁骨根
- 榔榆叶
- 榔榆皮
- 毛杨梅皮
- 狼毒
- 亮叶桦根
- 兰竹参
- 地棠花
- 羊蹄甲
- 橘络
- 栗壳
- 梨木灰
- 琉璃草根
- 绿珊瑚
- 牡蛎
- 罗汉果
- 猫眼草
- 米百合
- 木麻黄
- 绵马贯众
- 栾犀
- 毛连
- 毛连菜
- 没药
- 丽萼熊巴掌
- 牡丹花
- 猕猴肉
- 律草
- 梅
- 毛叶巴豆
- 毛山荆子
- 毛翠雀花
- 六大天王
- 绿豆升麻
- 牡蒿根
- 兰石草
- 罗浮柿
- 木虾公
- 吕宋果
- 狼尾草根
- 木锦鸡儿
- 美丽胡枝子根
- 母猪草
- 漏芦
- 烂茶叶
- 猕猴梨
- 木棉根
- 猫头鹰
- 凉喉茶
- 梦花
- 毛木树叶
- 毛花点草
- 毛药
- 疬子草
- 丽春花
- 六月合
- 绿豆芽
- 猫头
- 木绣球茎
- 木荷叶
- 米碎花根
- 毛叶小寒药
- 灵香草
- 毛花槭
- 毛诃子
- 六月青
- 杧果
- 梨皮
- 毛赤车
- 毛轴碎米蕨
- 毛野丁香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