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枝问荆
《中华本草》:密枝问荆
拼音注音
Mì Zhī Wèn Jīnɡ
别名
小笔筒草、小木贼、笔筒草、马浮草、马尾草、眉毛草、接续草、别合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木贼科植物散生问荆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quisetum diffusum D.Don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拔起全草,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茎高可达60cm。根茎横走,黑色,节和根有黄棕色长毛。茎绿色,直径2-3mm,分枝多而细密,主枝有棱脊6-10条,棱脊上有1行小疣状突起。叶退化,轮生,鞘筒狭长,鞘齿披针形,先端尾状,背部有2棱脊,棱上有小疣状突起,鞘齿不脱落。侧枝纤细,有棱脊4-8条。孢子囊穗圆柱形,长1-4cm,先端钝,成熟时柄伸长。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空旷潮湿的沙土地上。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甘肃、湖南、广西、西藏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茎长20-50cm,基部分枝,各分枝中空,有棱脊6-20条,粗糙,每节有细而密的轮生小枝。叶退化,下部联合成鞘,鞘片背上有棱脊2条,鞘齿短三角形,黑色,不脱落。气微,味淡。
性味
甘;微苦;平
功能主治
清热利尿;明目退翳;接骨。主感冒发热;小便不利;目赤肿痛;翳膜遮睛;跌打骨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阳桃根
- 毛叶三条筋
- 莲子草
- 土茶
- 梨枝
- 玉簪花
- 绵藤
- 麻油
- 石楠
- 假连翘叶
- 芡实根
- 走茎丹参
- 锯齿王根
- 榉树皮
- 菊苣根
- 自消容
- 桦叶荚蒾
- 虾
- 黄背草根
- 白兰花
- 白梅花
- 开口箭
- 地柏树
- 荞麦秸
- 蝴蝶花
- 走边疆
- 草石蚕
- 水龙胆草根
- 牛角瓜
- 胡桃青皮
- 红牛毛刺
- 白花菜子
- 白犁头草
- 爬藤榕
- 凹瓦韦
- 倒插花
- 半枫荷根
- 长柄赤车
- 海藻
- 等宽鳞毛蕨
- 蜂胶
- 鬼笔
- 厚叶贯众
- 蜂蜡
- 矩叶大青
- 龙葵
- 兰草
- 西藏桃叶珊瑚叶
- 紫花一炷香
- 鹿皮
- 大独叶草
- 棉花壳
- 山大黄(波叶大黄)
- 软蒺藜
- 斑鸠木
- 三叶茶
- 水白蜡
- 顺江木
- 山铁树叶
- 水麻根
- 小粉
- 小一把抓
- 铁轴草
- 杨梅树皮
- 烟油
- 一枝黄花
- 玉簪
- 窄叶大戟
- 紫梢花
- 小马齿苋
- 小叶榕
- 羽裂盾蕨
- 含羞草根
- 轮叶马先蒿
- 甜根子草
- 臭藤子
- 福参
- 豆豉草
- 水马齿苋
- 小花酸藤子
- 剪秋罗
- 蒲棒
- 芦莉草叶
- 清香桂
- 地瓜藤
- 大叶金花草
- 马桑叶
- 姜叶三七
- 楮茎
- 皋芦
- 白毛藤
- 小白薇
- 葛藟汁
- 金边兔耳
- 锥栗果壳
- 肋柱花
- 芦竹沥
- 夏蜡梅
- 松叶防风花
- 螳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