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梗
《中华本草》:梅梗
拼音注音
Méi Gěnɡ
英文名
twig of Japanese Apricot, twig of Mumeplant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梅梗,诸梅树皆可用,以绿萼者佳。凡梅有气条,青翠色,此条无叶,止光梗出枝罅,薛生白曾言用以通上下膈气有效,此气条而非梗也。用梗,以带叶成枝者入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带叶枝条。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meniaca mume Sieb. [Prunus mume Sieb.et Zucc.]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将带叶的枝条剪下,切段鲜用。
原形态
梅 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m。树皮淡灰色,小枝细长,先端刺状。单叶互生;叶柄长1.5cm,被短柔毛;托叶早落;叶片椭圆状宽卵形,春季先叶开花,有香气,1-3朵簇生于二年生侧枝叶腋。花梗短;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红色,直径约1.5cm,宽倒卵形;雄蕊多数。果实近球形,直径2-3cm,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核椭圆形,先端有小突尖,腹面和背棱上的沟槽,表面具蜂窝状孔穴。花期春季,果期5-6月。
生境分布
我国各地多已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
性味
酸;微苦;涩;平
归经
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
理气安胎。主妇女小产。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
《道听集》:治妇人三月久惯小产,梅梗三、五条,煎浓汤饮之,复饮龙眼汤。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梅梗
拼音注音
Méi Gěnɡ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带叶枝梗。
功能主治
《道听集》:"治妇人三月久惯小产,梅梗三、五条,煎浓汤饮之,复饮龙眼汤。"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米来瓜
- 美丽胡枝子花
- 美人蕉花
- 棉花根
- 柳絮
- 芒茎
- 冷水花
- 老来青
- 老熊花
- 礞石
- 米油
- 美人蕉
- 棉团铁线莲
- 棉花
- 毛冬瓜
- 栗树皮
- 癞皮根
- 绿衣枳壳
- 老米酒树
- 美穗草
- 癞树叶
- 兰花
- 兰花双叶草
- 兰花叶
- 木槿花
- 木竹子油
- 老君须
- 梅花
- 木棉花
- 兰花根
- 木防己花
- 棉花子
- 母猪半夏
- 梨树根
- 楝花
- 狼喉靥
- 理石
- 猫爪子
- 玫瑰花
- 绣球花
- 狼紫草
- 绿豆衣
- 猫皮毛
- 猫脚印
- 米团花
- 榠樝
- 梨叶
- 毛叶柿叶
- 满山红油
- 绿笋片
- 罗勒
- 木瓜
- 芒
- 栗树根
- 楼梯草
- 狼尾巴蒿
- 六月雪叶
- 老婆子针线
- 木芙蓉叶
- 木苎麻
- 木蝴蝶树皮
- 毛叶西香罗勒
- 毛莸
- 亮叶茉莉
- 绿豆
- 猕猴梨根
- 猫儿眼睛
- 老枪谷根
- 米碎花
- 米露
- 梦花根
- 美商陆子
- 毛排钱草
- 毛节兔唇花
- 狼尾草
- 岭南花椒根
- 梅根
- 芒萁
- 毛叶楼梯草
- 榄仁树皮
- 亮叶桦叶
- 玫瑰露
- 米仔兰花
- 柳穿鱼
- 母菊
- 狸肉
- 毛蒌
- 兰花石参
- 猫眼睛
- 老头草
- 木锥花
- 杧果树皮
- 梅花冰片
- 柳根
- 栗
- 毛冬青叶
- 芒萁骨根
- 榔榆叶
- 榔榆皮
- 毛杨梅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