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果漆
《中华本草》:脉果漆
拼音注音
Mài Guǒ Qī
别名
泌脂藤、大飞天蜈蚣、退黄藤、肥力漆、红根叶、追风藤。
来源
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利黄藤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egia sarmentosa (Lecte.)Hand.Mazz.[Phlebochiton sarmentosum Lecte.;Phlebochiton sinense Diels]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叶鲜用,茎切片晒干。
原形态
利黄藤 攀援状木质藤本。小枝紫褐色,无毛或近于无毛。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11-15,叶轴和叶柄上面具槽;小叶对生,叶柄长3-8mm叶片长圆或椭圆状长圆形,长4-9.5cm,宽1.5-4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近心形,边缘上半部具疏钝齿或近全缘,叶面具灰白色细小乳突状,中脉被卷曲黄色微柔毛,叶背脉腋具灰黄色髯毛;侧脉6-8对,侧脉和细脉在叶背突起;薄纸质。花小,杂性;圆锥花序长8-20cm或更长,分枝疏散而纤细,被稀疏平展微柔毛;小苞片小,钻形,长约1cm,外面和边缘被毛;花梗长1-1.5mm,无毛;花萼5裂,无毛,裂片三角形,长约0.8mm;花瓣5,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约1.5mm,无毛;雄蕊10,长约0.7mm,花丝钻形,花药小,卵圆形;花盘无毛;子房球形,径约lmm,无毛,花柱侧生,长约0.5mm,柱头盾状。核果椭圆形或卵圆形,长10-15mm,宽8-10mm,无毛,压扁,中果皮具红色胶状粘液。种子1颗,长圆形。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石山灌木丛或密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酸;平
功能主治
清湿热;解毒。主湿热黄疸;风湿热痹;痈疡;湿疹;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烂敷;或鲜品煎水洗。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野鸡头
- 菰根
- 花酸苔
- 槐叶苹
- 地红子根
- 草木樨
- 地核桃
- 芦花
- 对叶林根
- 锦香草
- 黑大豆
- 凉伞盖珍珠
- 胡荽子
- 禹余粮
- 碎骨红
- 藁本
- 蔓生百部
- 狭叶海金沙
- 滇列当
- 没药
- 看麦娘
- 钩凝菜
- 何首乌叶
- 细叶桉
- 黄麻根
- 定经草
- 骡宝
- 忽布筋骨草
- 灯笼花
- 朱砂草
- 花脸细辛
- 山韭
- 蜣螂
- 独叶岩珠
- 小箭草
- 箬蒂
- 虎尾兰
- 蜜桶花
- 蜜蜂子
- 毛稔根
- 乌脚枪
- 海蝰
- 菊花苗
- 铜钱菌
- 鲫鱼子
- 寄居蟹
- 雷公藤
- 棘胸蛙
- 北沙参
- 山狸子肉
- 鸡根
- 败酱草
- 厚壳树
- 藏鮡骨
- 枪刀菜根
- 狗心
- 豉虫
- 羯布罗香
- 大红花点地梅
- 杜仲叶
- 倒提壶
- 芦子藤
- 赤小豆叶
- 石脑油
- 甘肃土当归
- 大蛇药
- 猕猴梨叶
- 多头风轮菜
- 杉木油
- 芒刺复叶耳蕨
- 火秧竻蕊
- 野鸦椿皮
- 抽筋草
- 粟奴
- 红母鸡草
- 虎耳还魂草
- 红楠皮
- 悬钩子
- 红管药
- 矩圆石韦
- 石芫茜
- 海桐树
- 黑色鳞毛蕨根
- 西伯利亚青兰
- 十大功劳根
- 绿珊瑚
- 夜明砂
- 天竺子
- 牛耳大黄
- 细叶铁线莲
- 桦树皮
- 一叶萩
- 铺山燕
- 血榧
- 紫薇根
- 鸭舌头
- 狗脊
- 密花山矾
- 香皮树
- 野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