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虾公
《中华本草》:木虾公
拼音注音
Mù Xiā Gōnɡ
别名
金黄泽、上树虾、上树黄泽、鸡背石斛、虾公草、小环草
英文名
Jenkine Dendrobium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聚石斛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ndrobium jenkinsii Wall. Ex Lindl.[D.aggregatum Roxb.;D.lindleyi Steud.]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干用者,去根洗净,晒干或烘干;鲜用者,随采随用或栽植。
原形态
聚石斛,附生植物。茎聚生,卵状长圆形或近纺锤形,具四棱,2-5节,长1-5cm,宽5-15mm,顶生1叶。叶片革质,长圆形,长1-8cm,宽6-30mm,先端微凹,基部具短柄。总状花序生于上剖茎节上,等于或超赤叶长,具2至多数花;花苞片很小,三角形;花黄色;中萼片卵状披针形,长1cm左右;侧萼片与中萼片同形,等大;萼囊近球形,长约5mm;花瓣椭圆形,比萼片宽2倍,先端急尖;唇瓣横长圆形或肾形,长1-2.3cm边缘具睫毛,唇备用凹陷,被柔毛,先端略凹,基部席卷,具爪。合蕊柱极短。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树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形状
性状鉴别 假鳞茎样的茎呈三棱或四棱状纺锤形,长3-6cm,宽径约1.5cm,表面金黄色,平滑而有光泽,全体具3-4节,节处呈线状凹入。质坚,体轻,纵向撕裂呈疏松海绵状,类白色,折断面纤维性。气微,味淡。[br]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壁极厚,层纹孔沟明显。维管束外侧纤维群呈马蹄形或圆形,有2-10列纤维;硅质块极多,直径7-10μm。
性味
甘;淡;凉
归经
肺;胃经
功能主治
润肺止咳;滋阴养胃。主肺热咳嗽;肺结核;哮喘;痢疾;口腔炎;胃痛;小儿疳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茎:味甘、淡,性平。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养胃、润肺止咳的功能。用于肺结核、支气管炎、哮喘、痢疾、口腔炎、胃痛。也可代石斛。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木虾公
别名
上树虾、虾公脊、鸡背石斛、金黄泽
来源
兰科石斛属植物虾脊石斛Dendrobium jenkinsii Wall. ex Lindl.[D. aggregatum Roxb.],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鲜用为佳。采后亦可将整枝插入湿沙内,随时备用。
性味
甘、淡,凉。
功能主治
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嗽,哮喘。
用法用量
鲜品1~2两,干品减半。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伽喃香
- 白花蛇
- 苎麻梗
- 大细辛
- 九牛力
- 玉簪花
- 海萝
- 海螺厣
- 马唐
- 米皮糠
- 斑竹花
- 单条草
- 洋葱
- 山漆树
- 无患树皮
- 斑鸠木
- 五指毛桃根
- 西藏花椒种子
- 鳖肉
- 胡黄连
- 榼藤子
- 千金花
- 杜仲藤
- 三消草
- 肿节风
- 牛筋草
- 菠菜子
- 蕨
- 耐冬果
- 娘娘菜
- 夜关门
- 酸枣肉
- 白苏子
- 调经草
- 鱼肠草
- 紫铜矿
- 假蒟子
- 牛白藤根
- 土藁本
- 蜂斗菜
- 海木
- 土附子
- 石芫茜
- 白沙蒿
- 腊梅
- 钝齿青荚叶
- 白杨叶
- 黄杞皮
- 仔榄树
- 蝴蝶藤
- 白千层皮
- 催产草
- 蝙蝠
- 鹿茸
- 大叶矶松
- 熏衣草
- 貂尾
- 白梅花
- 油草
- 化香树果
- 樝子
- 南天竹根
- 朝天罐
- 防风花
- 大接骨丹
- 鹦哥花藤
- 离根香
- 马心
- 假芫茜
- 广西九里香根
- 黄花铁线莲
- 大板山蚤缀
- 蚌肉
- 六月合
- 米油
- 树刁
- 钩钱草
- 满江红
- 月桂叶
- 沙枣
- 山苦草
- 小金樱
- 补骨脂
- 金边兔耳
- 紫藤
- 接骨仙桃
- 虎头兰
- 红楤木
- 猫眼睛
- 虫牙药
- 午香草
- 黄颡鱼涎
- 蛇王藤
- 满山红油
- 六道木
- 绵参
- 附地菜
- 长圆叶梾木枝叶
- 木豆
- 金丝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