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半夏
《*辞典》:母猪半夏
拼音注音
Mǔ Zhū Bàn Xià
别名
三步莲(《广西药植名录》)。岩芋、独叶半夏、红半夏、山半夏、小独脚莲(《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来源
为天南星科植物象鼻花的块茎。夏季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块茎扁球形,有细长须根多条。第一年生1叶,心形,柄长约16厘米,肉质,呈紫色;第二年后均为3出复叶,叶片阔卵形,长8~11厘米,宽2~1厘米,先端细尖,基部心形,全缘,下端偶有不规则裂片,两面无毛,中脉下面突出。肉穗花序;佛焰苞呈阔而短的管,卷曲,先端长尖,有紫白色相间的带状花纹。浆果椭圆形,红色,组成象玉米棒样的密穗。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
生于石缝中及沟边、田间阴湿草丛。分布西南地区。
性味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性热,味麻辣,有大毒。"
功能主治
治乳腺炎,颈淋巴结核,肿毒。
①《广西药植名录》:"治妇女产后久痢。"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散瘀,解毒,止痛。"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或泡酒搽。
注意
忌入口内服。
复方
①治乳腺炎,颈淋巴结核,无名肿毒:母猪半夏捣烂外敷。
②治毒蛇咬伤:母猪半夏单味或配雄黄外敷。
③外科手术麻醉剂:母猪半夏、闹羊花、雪上一支蒿、金铁锁、九子不离母、狗核桃各等分,泡酒外搽。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水栀根
- 淡竹根
- 单花鸢尾
- 海芋
- 小白绵参
- 鸡爪槭
- 地乌
- 狗宝
- 茳芒决明
- 天名精
- 插田泡
- 毛花洋地黄
- 密枝问荆
- 大鳞毛蕨
- 天文草
- 花南星
- 红椋子
- 河豚目
- 大丁草
- 白千层
- 血榧
- 肾萼金腰
- 茜草根
- 白线薯
- 忽布筋骨草
- 帽兰
- 麻鱼肉
- 广西九里香根
- 毛鬼头伞
- 山刺梨
- 青藤
- 黄花忍冬
- 小叶石楠
- 尖苞柊叶根
- 台湾千金藤
- 铁骨银参
- 川滇桤木
- 羊毛绒球蟹
- 野香橼花
- 苦天茄叶
- 仙茅
- 指甲花叶
- 虎头兰
- 木豆叶
- 大青草
- 葱实
- 黄颡鱼
- 黄果茄
- 岩筋菜
- 续随子茎中白汁
- 滇羌活
- 虎斑游蛇
- 菊花暗消
- 角蒿
- 毛木通
- 大叶树萝卜
- 山麻雀
- 细果角茴香
- 狭叶鸦葱
- 白胶香
- 花椒簕
- 大叶白头翁
- 风化硝
- 青箭
- 牛奶子
- 桑寄生
- 峨参叶
- 脐带
- 大过路黄
- 孩儿茶
- 九龙盘
- 草木樨
- 一窝鸡
- 花叶子
- 岗梅根
- 杏花
- 毛蓼
- 青檀香
- 蚕蛹
- 茶油粑
- 岩陀
- 小接骨丹
- 尼泊尔鸢尾子
- 水朝阳草
- 沉香
- 红毛蛇
- 核桃仁
- 隔山消
- 木麻黄种子
- 黑葡萄液汁
- 披散糖芥
- 山韭
- 贯叶连翘
- 蜈蚣兰
- 砂仁壳
- 海螺壳
- 菊花脑
- 川榛
- 升药
- 锯锯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