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团花
《中华本草》:米团花
拼音注音
Mǐ Tuán Huā
别名
山蜂密;渍糖花、明堂花、大蜜糖花、蜂糖花、蜜蜂树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蜂蜜树的叶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ucosceptrum canum Smith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蜂蜜树,灌木至小乔木,高1.5-3cm,被簇生绒毛;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10-23cm,宽5-9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幼时两面密被灰白色星状绒毛。轮伞花序排列成稠密的假穗状花序,长10-23cm,宽5-9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锯齿,幼时两面密被灰白色星状绒毛。轮伞花序排列成筒密的假穗状花序,长10-13cm,顶生;小苞片线形,长约1mm,外面密被星状绒毛;花萼钟形,长6-8mm,外面被星状绒毛和小突起;花冠白色、粉红色或紫红色,筒长,长8-9mm,外面被簇生星状绒毛,上唇先端微凹,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4,前对较长,均伸出花冠处,中部以下被微柔毛,花药1室;子房4裂,花柱比雄蕊长,柱头2裂;花盘近环状。小坚果长圆状三棱形,先端平截。花期11月至翌年3月,果期3-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0-2600m的干燥荒地、田旁、路旁、山坡疏林或小乔木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和西藏。
形状
性状鉴别,叶片多破碎,皱缩,黄绿色至黄褐色,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椭圆状披针形,长10-22cm,幼叶两面被绒毛;叶柄长1.5-3cm。
性味
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接骨止血。主高热无汗无名肿毒;黄水疮;附骨疽;跌打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花生壳
- 红曲
- 薅田藨
- 疝气草
- 水茄冬叶
- 大葫芦
- 钓鱼秆
- 金花茶叶
- 牯牛卵囊
- 胡麻草
- 杠板归
- 博落回
- 石韦根
- 山鸢尾花
- 观音莲
- 黄瓜根
- 沙棘
- 绿兰花
- 大蓟
- 雉子筵根
- 盐麸叶
- 到老嫩
- 淡竹叶
- 红川乌
- 金边莲
- 滇地黄连
- 芒果核
- 锦鸡
- 变蛋
- 五加叶
- 广东土牛膝
- 虎牙
- 广防己
- 亚婆潮
- 泡桐叶
- 黄瓜
- 红树果
- 碎兰花根
- 感应草
- 变豆菜
- 黄锁梅叶
- 斜叶榕叶
- 红簕钩
- 枸骨叶
- 石鲫
- 淡花当药
- 绿花耧斗菜
- 澜江百合
- 莎草
- 黄花苜蓿
- 树头发
- 搬倒甑
- 诃子核
- 栝楼
- 水老虎
- 海非菜籽
- 毛冬青叶
- 可爱花
- 龙眼叶
- 大风子油
- 功劳子
- 水翁根
- 山苍子叶
- 冷蕨子草
- 无缝珠
- 刚毛香茶菜
- 鱼腥草
- 甘青青兰
- 水湿柳叶菜
- 光板猫叶草
- 席草
- 荷蒂
- 大种鹅儿肠
- 五指毛桃果
- 黄瓜叶
- 锈叶野牡丹
- 海风藤
- 勾儿茶
- 华卫矛
- 狼尾草
- 虾蟆
- 戴胜
- 红升丹
- 刀豆根
- 光叶地不容
- 水胡满根
- 黑牵牛
- 橄榄核
- 干蟾
- 还魂草
- 杏子
- 绿笋片
- 全光菊
- 打碗花
- 藿香露
- 水狗子
- 黄花仔
- 葫芦茶根
- 疬子草
- 红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