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子油
《*辞典》:棉子油
拼音注音
Mián Zǐ Yóu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锦葵科植物草棉等的种子所榨取之脂肪油。
化学成分
种子油中含亚油酸(41~45%)、棕榈酸(20~25%)、油酸(30~35%)、硬脂酸等的甘油酯和植物甾醇,粗制油中含有有毒的棉酚。
药理作用
棉子油喂饲小鸡,增加血脂质水平之程度较其他植物油(如玉米油、葵花油等)为高;可能系其中含环丙烯型脂肪酸,此种脂肪酸能增加小鸡的血清胆甾醇水平、主动脉的粥样硬化,并促进胆汁的排出,而肝中胆甾醇含量反较低,故可能是促进胆甾醇自肝中移至血液及胆汁中。棉子油对小鼠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也高于玉米油。棉子油给大鼠灌胃(等量分4天连服)半数致死量为255±22毫升/公斤,最大耐受量为203毫升/公斤。死后解剖有全身性的毛细血管静脉郁血、红细胞崩解、毛细血管出血、失水、内脏失重、胃部的大细胞浸润性溃疡、肾小管及骨胳肌的变性。在慢性毒性试验中,给犬静脉注射棉子油的混悬剂6或9克/公斤,可使其分别死于第15及第5天,而同等剂量的豆油则并无伤害。其毒性参见"棉花根"条。
性味
《纲目》:"辛,热,微毒。"
功能主治
《纲目》:"治恶疮,疥癣(外搽)。"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隆萼当归根
- 番石榴树皮
- 中华石龙尾
- 鳜鱼胆
- 日中花
- 火焰草
- 母猪藤根
- 糙叶千里光
- 香樟叶
- 飞龙掌血
- 甜草
- 竹实
- 女娄菜根
- 虎尾轮根
- 小血光藤
- 狭穗鹭兰
- 川鄂山茱萸
- 白鸡屎藤
- 盘龙参
- 狼膏
- 藏三七
- 刺盖草
- 南酸枣
- 野漆树
- 五加果
- 土连翘
- 羖羊角
- 木通七叶莲
- 李核仁
- 偏翅唐松草根
- 车前草
- 鱼蓼
- 博落回
- 香槁树
- 垂丝卫矛
- 大叶青木香
- 水朝阳根
- 刺梨根
- 牙痈草
- 山百足
- 木瓜
- 山石榴
- 单花鸢尾
- 麻油
- 白石榴花
- 红背叶
- 珊瑚藻
- 小婆婆纳
- 蓑草根
- 银锁匙
- 鲎壳
- 翻白草
- 石腊红
- 獭胆
- 垂花胡枝子
- 蜂蜜
- 假茼蒿
- 抓地虎
- 耧斗菜
- 小麦麸
- 董棕粉
- 四大天王
- 小黄泡
- 棉花壳
- 松蕈
- 山海螺
- 湿生扁蕾
- 粗毛鳞盖蕨
- 丝瓜藤
- 白蔻
- 长管蝙蝠草
- 红紫珠
- 大酸浆草
- 波缘楤木
- 建神曲
- 猫骨
- 一包花
- 稗米
- 地梅子
- 狼尾草根
- 全缘榕
- 鸡脚莲
- 白暨豚
- 香油罐
- 琉璃枝
- 矮子常山
- 黄杞皮
- 鸡树条
- 水狼萁
- 羊角纽花
- 紫萁贯众
- 冬瓜子
- 蛇地钱
- 篦子三尖杉
- 蜡瓣花
- 蕨麻草
- 鳢鱼肠
- 狐心
- 榆叶
- 栗毛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