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板归
《全国中草药汇编》:杠板归
拼音注音
Gànɡ Bǎn Guī
别名
蛇倒退、犁头刺、河白草、蚂蚱簕、急解素、老虎脷、猫爪刺、蛇不过、蛇牙草、穿叶蓼
来源
为蓼科蓼属植物贯叶蓼Polygonum perfoliatum L.的全草。夏秋植株生长茂盛时采集,晒干。
性味
酸,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百日咳,急性扁桃体炎,肠炎,痢疾,肾炎水肿;外用治带状疱疹,湿疹,痈疖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或干品煎水洗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杠板归
拼音注音
Gànɡ Bǎn Guī
别名
河白草、蛇倒退、梨头刺、蛇不过
英文名
Herba Polygoni Perfoliati
来源
为蓼科植物杠板归Polygonum perfoliatum L.的地上部分。夏季花开时采割,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蓼生草本。茎有棱,红褐色,有倒生钩刺。叶互生,盾状着生;叶片近三角形,长4~6cm,宽5~8cm,先端尖,基部近心形或截形,下面沿脉疏生钩刺;托叶鞘近圆形,抱茎;叶柄长,疏生倒钩刺。花序短穗状;苞片圆形;花被5深裂,淡红色或白色,结果时增大,肉质,变为深蓝色;雄蕊8;花柱3裂。瘦果球形,包于蓝色多汁的花被内。花期6~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谷、灌木丛中或水沟旁。主产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湖南、贵州。
化学成分
含靛甙(indican)、水蓼素(persicarin)、p-香豆酸(p-coumaric acid)阿魏酸、香草酸、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 )、咖啡酸(caffeic acid)。
性味
性微寒,味酸。
功能主治
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止咳。用于肾炎水肿、百日咳、泻痢、湿疹、疖肿、毒蛇咬伤。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倒触伞
- 金花蚤草
- 佛手花
- 大花美人蕉
- 广西狗牙花
- 白鹅膏
- 麻滓
- 金花茶叶
- 番木瓜
- 金盏草根
- 牯牛卵囊
- 对叶豆
- 倒赤伞
- 玫瑰茄
- 金盏银盘
- 凤眼果根
- 凤眼果壳
- 方解石
- 广西花点草根
- 木姜子
- 猕猴桃枝叶
- 大葫芦
- 浮石
- 冬虫夏草
- 单花芥
- 天星藤
- 扶桑叶
- 柑
- 金老梅叶
- 分枝火绒草
- 扶桑花
- 木竹子
- 蝶兰
- 肉豆蔻
- 凤冠草
- 土马鬃
- 大麻漆
- 定心散
- 狗屎花根
- 弹裂碎米荠
- 大金刀
- 大马蓼
- 对叶油麻根
- 带叶报春花
- 打碗花
- 对叶四块瓦
- 掉毛草
- 大昏头鸡
- 鹅不食草
- 佛甲草
- 铁篱巴果
- 甘草头
- 高原蚤缀
- 金盏菊花
- 光头前胡
- 大风子油
- 大麻疙瘩
- 峨嵋耳蕨
- 鹿筋
- 黄花木
- 黄皮
- 黄草乌
- 大鹅儿肠
- 大黄树
- 黄稔根
- 大黄
- 黄羊肉
- 打箭菊
- 黄藨叶
- 大虎耳草
- 黄花地丁
- 黄花忍冬
- 黄菀
- 大过山龙
- 大铜钱菜
- 对马耳蕨根
- 定经草
- 对马耳蕨
- 黄皮血藤
- 黄芽白菜
- 黄药子
- 大萼鹿角藤
- 大风艾
- 黄花独蒜
- 黄花香薷
- 黄秦艽
- 黄芩子
- 刺糖
- 大驳骨
- 黄精叶钩吻
- 大火草根
- 黄茶根
- 大透骨消
- 抚松乌头
- 丁茄
- 大飞扬草
- 广东土南星
- 匐地风毛菊
- 扶桑根
- 乔木五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