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叶豆
《中华本草》:对叶豆
拼音注音
Duì Yè Dòu
别名
翼柄旃那、非洲木通
英文名
Leaf of Ringworm Senna
出处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翅荚决明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ssia alata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选晴天采摘,除去茎枝,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翅荚决明,高1.5-3m。枝粗壮,绿色。托叶三角形;偶数羽状复叶,近于无柄,长30-60cm,在靠腹面的叶柄和叶轴上有2条纵棱,有狭翅;小叶革质,6-12对,倒卵状长圆形或长椭圆形,长8-15cm,宽3.5-7.5cm,向下渐小,先端钝圆而有小尖头,基部斜截形,下面叶脉明显凸起;小叶柄近无。花序顶生和腋生,具长梗,单生或分枝,长10-50cm;花蝶形,黄色,有明显的紫色脉纹;位于上部的3枚雄蕊退化,7枚雄蕊发育,下面2枚的花药大,侧面的较小。荚果长带状,长10-20cm,宽1.2-1.5mm,每果瓣的中央顶部有贯至基部的翅,翅纸质,具圆钝的齿;种子50-60颗,扁平,三角形。花期11月至翌年1月,果期12月至翌年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疏林或较干旱的山坡。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和云南南部地区。
形状
叶片多完整或有破碎。小叶矩圆形,先端钝,长5-15,宽5-7cm,有细尖,基部阔圆形,并在一边偏大。下表面主脉突出。叶黄绿色。硬革质。叶轴两边有狭翅。气微,味苦。
化学成分
叶含大黄酸(rhein),大黄素(emodin),4,5-二羟基-1-羟甲基蒽酮(4,5-dihydroxy-1-hydroxymethylanthrone),4,5-二羟基-2-羟甲基蒽醌(4,5-dihydroxy-2-hydroxymethylanthraquinone),异大黄酚(isochrysophanol),大黄素甲醚-L-葡萄糖甙(physcion-L-glucoside)。
药理作用
1.抑制肌肉瘤:叶的酸性提取物对接种于小鼠大腿肌内之肉瘤一37有轻度的伤害作用。2.泻下、抗菌作用:叶、果含蒽醌疳类,故有泻下、抗菌作用。
性味
辛苦;寒温
归经
心;脾经
功能主治
祛风燥湿,止痒,缓泻。主湿疹,皮肤瘙痒,牛皮癣,神经性皮炎,疱疹,疮疖肿疡,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后下。外用:适量,鲜叶捣汁擦;或调制成油膏敷。
各家论述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杀虫,止痒。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湿疹,皮肤瘙痒,疮疖肿疡。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对叶豆
拼音注音
Duì Yè Dòu
来源
豆科对叶豆Cassia alata L.,以叶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化学成分
叶显蒽醌类及黄酮类反应。
性味
辛,温。
功能主治
杀虫,止痒。主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湿疹,皮肤瘙痒,疮疖脓疡。
用法用量
鲜叶适量捣汁搽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对叶豆
拼音注音
Duì Yè Dòu
别名
非洲木通(《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出处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为豆科植物有翅决明的叶。全年可采。多为鲜用。
原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叶近于无柄,长30~60厘米;小叶5~12对,矩圆形,先端钝,长5~15厘米,宽5~7厘米,有细尖,硬革质,基部阔圆形,并在一边偏大,叶轴两边有狭翅。总状花序长15~30厘米,生于茎顶;苞片大,三角形,膜质,早落;花黄色,有很多明显的脉;雄蕊极不相等。荚果长舌状,膜质,开裂,每瓣纵贯中央各有一阔翅,无毛,长10~20厘米,阔12~15毫米。
生境分布
多为栽培。分布于云南、广东等地遍及热带地区。
化学成分
叶含蒽醌类、黄酮类化合物,已知有大黄酸。果实亦含蒽醌类化台物。
药理作用
叶的酸性提取物对接种于小鼠大腿肌内之肉瘤-37有轻度的伤害作用。叶、果含蒽醌甙类,故有泻下、抗菌作用。
性味
《云南患茅中草药选》:"辛,温。"
功能主治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杀虫,止痒。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湿疹,皮肤瘙痒,疮疖肿疹。"
用法用量
外用:捣汁搽。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粗榧根
- 鲨鱼胆
- 散血子
- 四轮草
- 米来瓜
- 山荸荠
- 蓬莪术
- 五指茄
- 冰糖
- 一枝蒿
- 三色堇
- 蒲桃
- 僵蚕
- 大散血
- 结香
- 端哼
- 山李子
- 火麻仁
- 鹿头肉
- 岩泽兰
- 棘豆根
- 白萆薢
- 长毛香科科
- 牛心果
- 蛇退步
- 八楞麻
- 砗磲肉
- 心不干
- 刺莓果
- 蛋不老
- 家麻树
- 独花兰
- 矮人陀
- 沙斑鸡
- 假大薯
- 独角芋
- 蓝花子
- 香蕈
- 法罗海
- 山苏木
- 豆黄
- 山蒜
- 石榴皮
- 鸭跖草
- 白刺花
- 生瓜
- 娘娘菜
- 对虾壳
- 罗锅底
- 走马芹
- 多花猕猴桃
- 肉桂叶
- 软蒺藜
- 女贞皮
- 碱蓬
- 寒莓叶
- 金丝草
- 雕爪
- 埋博树
- 豇豆
- 乌蛇胆
- 海虾壳
- 须叶藤
- 豆叶参
- 鱼肝油
- 海蟹壳
- 青藤
- 赤车使者根
- 自扣草
- 雀麦米
- 狗牙贝
- 蒜梗
- 赛繁缕
- 翻白叶
- 鸡眼草
- 三七草
- 黄瓜
- 鸡油菌
- 槲实仁
- 疳积草
- 鹅喉管
- 对叶林
- 细叶谷木
- 虾子草
- 白独活
- 桉树果
- 白暨豚
- 牡荆子
- 皮哨子
- 鸳鸯
- 茅瓜叶
- 对叶草
- 鲨鱼胎
- 竹节七
- 豆蔻壳
- 菱茎
- 黑大豆
- 牌楼七
- 韭菜子
- 冻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