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节树根
《*辞典》:对节树根
拼音注音
Duì Jié Shù Gēn
别名
小红米果根(《云南中草药》)
出处
《贵州草药》
来源
为马鞭草科植物红紫珠的根。秋季采挖。
性味
辛苦,凉。
①《贵州草药》:"性凉,味辛微苦。"
②《云南中草药》:"辛苦;平。"
功能主治
清热,止血。治月经不凋,吐血,尿血,痔疮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复方
①治月经不调:对节树根、映山红(红杜鹃)根、土茯苓各五钱。煨水服。(《贵州草药》)
②治痔疮出血:对节树根二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③治吐血、尿血:小红米果根三至五钱。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对节树根
拼音注音
Duì Jié Shù Gēn
别名
小红米果根
英文名
Root of Reddish Beautyberry
出处
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红紫珠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llicarpa rubella Lindl.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原形态
灌木,高1-3m。小枝被黄褐色星郑州志及多细胞腺毛。单叶对生;近无柄;叶片倒卵形名倒卵状椭圆形,长10-20cm,宽3-10cm,先端尾尖或渐尖,基部心形、近耳形或偏斜,边缘具细锯齿苦口婆心整齐粗齿,表面微被多细胞单毛,背面被星状毛、单毛、腺毛及黄角腺点;侧脉6-10对。聚伞花序腋生,宽2-4cm,4-6次分歧,被毛与小枝同;花序梗长2-3cm;苞片细小,卵圆形;萼杯状,萼齿湿润着或钝三角形,被星状毛或腺毛及黄色腺点;花冠紫红色、黄绿色或白色,长约3mm,先端4裂,裂片钝圆,被腺毛及黄色腺点;雄蕊4,长为冠的2倍;子房有毛。果实紫红色,径约2mm。花期5-7月,果期7-11月。
性味
辛苦;平
归经
肝;脾经
功能主治
凉热止血;祛风止痛。主吐血;尿血;偏头风;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省藤
- 藤檀
- 黑腺珍珠菜
- 犀角
- 石蕨
- 五叶木通
- 使君子
- 秋枫木
- 蚬壳
- 酢浆草
- 慈乌
- 胆汁
- 华凤仙
- 穿肠草
- 西北莸
- 鱼胆草
- 悬钩子
- 枸橘
- 地浆
- 紫堇
- 刺柏
- 大树甘草
- 扁豆叶
- 倒挂牛
- 泡桐根
- 篦梳剑
- 棣棠花
- 过岗龙
- 大金银花
- 紫花鱼灯草
- 砖子苗
- 粳米泔
- 大蕉皮
- 小丁香
- 菊花
- 阿育魏实
- 巴豆叶
- 白毛藤
- 白鸡屎藤
- 白郎花
- 白松塔
- 白杨树
- 白苋
- 细叶野牡丹
- 细沙虫草
- 蟾蜍肝
- 豆瓣还阳
- 百药煎
- 大风子油
- 独叶山兰
- 柏枝节
- 白叶藤
- 蚌肉
- 鳖头
- 蚕豆茎
- 蟾蜍
- 斑茅
- 豹子眼睛花
- 杯苋根
- 菠萝根叶
- 刺山茶根皮
- 糙壳菱蟹
- 草乌
- 草藤乌
- 长瓣马铃苣苔
- 大地棕根
- 臭梧桐子
- 春花胡枝子
- 灯台菜
- 大过路黄
- 大飞扬
- 大飞扬草
- 丁癸草
- 倒根蓼
- 大金刀
- 倒心叶桃叶珊瑚
- 倒爪草
- 大叶南苏
- 大细辛
- 大叶贯众
- 大鱼鳅串
- 粉菝葜
- 灯台树
- 滇南冠唇花
- 跌打老
- 豆腐渣果根
- 断肠草
- 地枫皮
- 地瓜藤
- 地涩涩
- 豆豉草
- 短冠草
- 独蕨箕
- 鹅管石
- 盾翅藤
- 多花八角莲
- 多鳞鳞毛蕨
- 阿胶
- 峨三七
- 二叶舞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