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哈鱼籽
《中华本草》:大马哈鱼籽
拼音注音
Dà Mǎ Hā Yú Zǐ
来源
药材基源:为鲑科动物大麻哈鱼的卵。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ncorhynchus Keta( Walbaum)采收和储藏:秋季捕捞,剖腹取卵,晒干。
原形态
大麻哈鱼,体稍侧扁,一般长约60cm。头大,吻长,突出,微弯,尤其雄鱼在生殖期吻弯曲如钩状,使上下颌不相吻合。眼距吻端比距鳃孔为近。口大,牙扁而尖锐,顶端向内微弯,上下颌各具1列大牙。鳃孔大,鳃耙19-25。体被细小圆鳞。侧线明显。侧线鳞132-148(19-26/18-24)。背缘自头后渐次降起直至背鳍基部。背鳍3-4,9-11,起点距吻端与距尾鳍基约相等。脂鳍小,和臀鳍相结,臀鳍2-4,12-15。胸鳍1,41-16,较小,位低,腹鳍1-2,8-11。尾鳍叉形。头背和体背青黑色,腹部银白色,成鱼体侧有10-12条橙赤色的横斑。臀鳍、腹鳍灰白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为生殖洄游性鱼类,原栖息于太平洋中。每年秋季(秋鲑)由鄂霍次克经库页岛成群进入黑龙江、乌苏里江等河流。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及图们江。
性味
健胃
功能主治
消化不良。主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每次3-6g,每日3次。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鲟鱼
- 都咸子树皮
- 匙叶黄杨
- 番杏
- 荔枝叶
- 裸茎金腰子
- 单根木
- 萝芙木茎叶
- 豹子眼睛果
- 藜茎
- 小花鸢尾根
- 虎皮草
- 露蕊乌头
- 金丝猴
- 桂子
- 落葵
- 蓝花参
- 刺槐花
- 地笋
- 百两金
- 玄明粉
- 小扁草
- 田螺
- 刺黄芩
- 倒地铃
- 小石韦
- 小花鸢尾
- 朝天子
- 棒棒木
- 刺齿凤尾蕨
- 骨节草
- 黄花独蒜
- 碗蕨
- 风车儿
- 榕树果
- 牛角瓜
- 化橘红
- 白薇
- 石蜡红
- 细草
- 血水草
- 蚬肉海棠
- 小柿子
- 花叶冷水花
- 骆驼蓬子
- 小花黄堇
- 续断
- 李树叶
- 兰花根
- 李树胶
- 银鱼
- 石上藕
- 多斑紫金牛
- 绣球防风果
- 浮海石
- 岭南花椒根
- 栗花
- 栗
- 兰竹参
- 栗树根
- 林问荆
- 广西莲座蕨
- 灰藋子
- 菥蓂子
- 六股筋
- 萱草嫩苗
- 沙芥
- 西南山茶
- 南板蓝叶
- 吕宋果
- 姜三七
- 银鲛
- 西河柳
- 绣线菊根
- 肖菝葜
- 西南小阴地蕨
- 蚬肉
- 苋根
- 李
- 毛翠雀花
- 豺皮樟根
- 香果树
- 虾须豆
- 三叶崖爬藤
- 石蕊
- 卤地菊
- 勒鱼
- 柳叶绣球菊
- 白酒草
- 装饰卷柏
- 香叶天竹葵
- 柳杉叶
- 香毛草
- 园金柑
- 小九头狮子草
- 慈竹
- 牡荆子
- 广藤根
- 铁牛皮
- 栎叶槲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