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黑二丸
《*辞典》:红黑二丸
拼音注音
Hónɡ Hēi èr Wán
别名
一点血、岩丸子、鸳鸯七、红白二丸(《神衣架中草药》)。
出处
《神农架中草药》
来源
为秋海棠科植物中华秋海棠的根茎。夏季开花前采挖根茎,除去须根,洗净泥土,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60厘米。根茎多为双球形,深褐色。茎圆柱形,直立,淡褐色,几不分枝。叶互生,薄纸质,阔卵形,长5~12厘米,宽3.5~9厘米,先端渐尖,常成尾状,基部心形,偏斜,边缘有锯齿,下面淡绿色;叶柄细长。豪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较小而稀疏,粉红色;雄蕊柱短于2毫米。蒴果长1.2~2厘米,有3翘。
生境分布
生于山沟阴湿处。分布长江流域及陕西,山西、河北等地。
性味
甘苦,微寒。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治跌打损伤,红崩白带,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浸酒或炖肉服。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跌打损伤:扛黑二丸一两。泡酒服。
②治妇女红崩白带:红黑二丸五钱。炖肉服。
③接骨拔弹:红黑二丸、推屎虫、桐子树虫、南瓜瓤各等量。共捣烂敷伤处,每天换药一次。
④治痢疾,瘀血腹痛:红黑二丸三钱。水煎服或嚼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红麸杨
- 胡枝子根
- 胡莲
- 自然铜
- 芦竹
- 胡桐泪
- 量天尺
- 角翅卫矛果
- 指甲兰
- 黄明胶
- 八仙草
- 车前
- 水蓼
- 雪参
- 廊茵
- 牛胞衣
- 虎杖叶
- 仙掌子
- 泡囊草
- 山稔根
- 小罗伞
- 滇崖爬藤
- 甘西鼠尾
- 茯苓
- 金钱草
- 杨梅树
- 刺葡萄根
- 峨嵋耳蕨
- 大叶藜
- 水胡满
- 栗子
- 蓖麻
- 胡颓子
- 大麦苗
- 椰根
- 罗锅底
- 贝子
- 蜈蚣草根
- 棉团铁线莲
- 土牡蛎
- 江西金钱草
- 石蒜
- 侧耳
- 皂荚
- 灵猫香
- 石凉伞
- 凉山虫草
- 小叶榕
- 海带根
- 臭蒿
- 小果蕗蕨
- 芦花
- 猕猴桃根
- 柳叶
- 地龙
- 水仙花
- 菾菜根
- 长白假水晶兰
- 小红柳根
- 具苞水柏枝
- 水榕木根
- 冻青叶
- 楠材
- 芦荟花
- 绿矾
- 石莲
- 臭藿香
- 牛肋筋
- 针刺铁仔
- 铅丹
- 自扣草
- 石风丹
- 长瓣马铃苣苔
- 绒背蓟
- 冬里麻根
- 刺楸树根
- 万丈深茎叶
- 满山红
- 天脚板果
- 刺柏
- 香果树
- 金银花露
- 竹荪
- 豆蔻花
- 鹿骨
- 醉针茅
- 蒙古山萝卜
- 乌灵参
- 老鼠刺
- 桑根
- 山大黄
- 蛇附子
- 椿叶
- 香艾
- 荷梗
- 异木患
- 皱叶羊蹄
- 角叉菜
- 泥鳅
- 小对叶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