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树根
《*辞典》:桂树根
拼音注音
Guì Shù Gēn
别名
桂根(《纲目拾遗》),桂花根(《分类草药性》)。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根或根皮。9~10月挖取老树的根,或剥取根皮。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桂花"条。
性味
辛甘,温。
①《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微涩,无毒。"
②《重庆草药》:"味辛,性温,无毒。"
功能主治
治胃痛,牙痛,风湿麻木,筋骨疼痛。
①《纲目拾遗》:"贴牙痛,取桂树根上皮用。"
②《分类草药性》:"治筋骨疼痛,气痛,散郁。"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胃痛。"
④《四川中药志》:"治风湿麻木及肾虚牙痛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用1~3两)。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虚火牙痛:桂花根二至三两,路边姜、地骨皮根。熬水或炖五花肉服。
②治风湿麻木及腰痛:桂花根粗皮一斤,麻油半斤,炒黄丹半斤。熬膏(黄丹要去渣后才下),取出冷后,贮入磁罐中。用时火炖化,摊帖。
③治大便下血:桂花根二至三两,落地金钱、猪筒子骨四节。炖服。(选方出《四川中药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牛尾参
- 野芝麻
- 土千年健叶
- 郁李仁
- 山香
- 李根
- 红马蹄乌
- 僵蚕
- 刺蓬花
- 丝棉木叶
- 鸭舌鱼鳖
- 鳡鱼
- 半边藕
- 青黛
- 红毛悬钩子
- 山荆子
- 芭蕉头
- 李子
- 虎耳还魂草
- 白三七
- 墙草根
- 天茄子
- 异野芝麻
- 大金银花
- 红芋
- 红树皮
- 土良姜
- 重楼
- 柘木
- 野山楂
- 紫弹树枝
- 毛莸
- 水稻清
- 泥胡菜
- 地肤子
- 倒触伞
- 红背马蓝
- 野芫荽
- 青皮树
- 色赤杨
- 狐胆
- 牛抄藤
- 鲤鱼齿
- 獭子树
- 对叶四块瓦
- 金鱼
- 香槐
- 丝茅七
- 紫油木皮
- 斜叶榕叶
- 单花鸢尾
- 地骨皮
- 莠狗尾草
- 灯台莲
- 汉中防己
- 血人参
- 公母草
- 苏木蓝
- 西藏凹乳芹根
- 淮通
- 红花点地梅
- 韭菜子
- 大树甘草
- 旱荷叶
- 硬叶女娄菜
- 桑椹酒
- 野棕
- 芦荟花
- 醉魂藤
- 华清香藤
- 莸叶醉鱼草
- 红靛
- 塔黄
- 马心
- 宜昌荚蒾叶
- 狗脊贯众
- 红杉
- 牿岭勾儿茶
- 菊花脑
- 粗榧根
- 山漆树
- 山慈菇
- 葱汁
- 海韭菜
- 苦天茄
- 苦楝花
- 天仙藤
- 胆南星
- 苦草
- 羊屎条叶
- 梧桐
- 十大功劳
- 黄藨根
- 刺人参
- 牛嗓管
- 黄果茄
- 叩头虫
- 粗榧枝叶
- 球衣藻
- 黄接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