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树根
《*辞典》:桂树根
拼音注音
Guì Shù Gēn
别名
桂根(《纲目拾遗》),桂花根(《分类草药性》)。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木犀科植物木犀的根或根皮。9~10月挖取老树的根,或剥取根皮。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桂花"条。
性味
辛甘,温。
①《四川中药志》:"性平,味甘微涩,无毒。"
②《重庆草药》:"味辛,性温,无毒。"
功能主治
治胃痛,牙痛,风湿麻木,筋骨疼痛。
①《纲目拾遗》:"贴牙痛,取桂树根上皮用。"
②《分类草药性》:"治筋骨疼痛,气痛,散郁。"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胃痛。"
④《四川中药志》:"治风湿麻木及肾虚牙痛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用1~3两)。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虚火牙痛:桂花根二至三两,路边姜、地骨皮根。熬水或炖五花肉服。
②治风湿麻木及腰痛:桂花根粗皮一斤,麻油半斤,炒黄丹半斤。熬膏(黄丹要去渣后才下),取出冷后,贮入磁罐中。用时火炖化,摊帖。
③治大便下血:桂花根二至三两,落地金钱、猪筒子骨四节。炖服。(选方出《四川中药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獭肉
- 杜香
- 红毛对筋草
- 海鳗胆
- 水禾麻
- 菊花脑
- 绿笋片
- 番石榴根
- 丁香露
- 翻白草
- 小齿锥花
- 新疆延胡索
- 粟米泔汁
- 白英
- 凉伞盖珍珠
- 狗泡草
- 搜山黄
- 小白撑
- 番石榴干
- 乔木五加
- 大钱麻
- 柳叶蒿
- 象胆
- 灵寿茨
- 荞麦
- 犀肉
- 山牛毛毡
- 分心木
- 旋复花
- 海莲叶
- 柿饼
- 虎尾兰根
- 齐墩果
- 夏腊梅
- 倒心叶桃叶珊瑚
- 披针叶卫矛
- 蓝猪耳
- 土阿魏
- 响铃豆
- 红藤蓼
- 花叶矮沱沱
- 海盘车
- 海虾
- 鹿肾
- 花拐藤根
- 山油麻
- 水翁皮
- 华风车子根
- 红升麻
- 山藤藤果
- 蓝萼香茶菜
- 大脚菇
- 大戟
- 花松萝
- 壶卢秧
- 黄花苜蓿
- 山鸢尾
- 山楂核
- 猫眼草
- 小五彩苏
- 矩叶大青
- 小朴松实
- 大风子油
- 老虎耳
- 小通草
- 土人参叶
- 黄花堇菜
- 凉喉茶
- 九州岛岛岛岛堇菜
- 通脉丹
- 滇地黄连
- 隔山撬
- 山花生
- 水贯众
- 小垂头菊
- 溲疏
- 掉毛草
- 大种半边莲
- 四川苦丁茶
- 喜树皮
- 披散糖芥
- 胡桃花
- 海雹菜
- 柳叶卫矛
- 水苋菜
- 黄瓜叶
- 地梢瓜
- 山珊瑚
- 山稗子根
- 牛蒡根
- 木蹄
- 红血藤
- 厚叶算盘子
- 合萌
- 大树皮
- 虎咬癀
- 五味藤
- 甘木通
- 落霜红根
- 野核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