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英叶风毛菊
《中华本草》:公英叶风毛菊
拼音注音
Gōnɡ Yīnɡ Yè Fēnɡ Máo Jú
英文名
dandelion Saussurea
出处
始载于《青藏高原药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叶风毛菊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ussurea taraxacifolia Wall. Ex DC. [Gyathidium traxacifolium Lindl.]采收和储藏:8-9月采收,洗净,晾干。
原形态
蒲公英叶风毛菊 多年生草本,高1-10cm。根颈粗壮,密被褐色纤维状残叶柄。茎单一,直立紫褐色,被白以绵毛。叶基生;叶柄紫红色,被白色绵毛;叶片长圆形,长3-8cm,宽1cm,倒向羽状分裂,裂片类三角形,叶下面密被白色茸毛;茎生叶小、近无柄。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总苞钟状,直径1.2-2cm,光滑或被毛;总苞片草质,内轮先端弯曲;花托托征粗毛状,全为和状小花,蓝紫色,长1.5-2cm,管部长1cm,冠毛2列,外列短,内列羽状,淡褐色。瘦果倒披针形,长1mm,光滑,黑色。花、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800m的山坡、河岸阶地。资源分布:分布于青海、西藏。
性味
味辛;涩;寒;无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疮疡肿毒;食物中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味辛、涩,性寒。有清热解毒的功能。用于食物中毒。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鼍肉
- 面头叶
- 灵猫香
- 婆罗门皂荚
- 盒子草
- 鸭儿芹
- 黄杞皮
- 朴树果
- 披叶苔
- 角果木子油
- 灰钉
- 驱风通
- 黄蜀葵
- 剪夏萝
- 芭茅
- 白垩铁线蕨
- 婆罗门参
- 水蛭
- 排钱草根
- 帕梯
- 蚕退纸
- 朴树
- 虎石头
- 黄断肠草
- 麻栎
- 金蛤蟆
- 毗黎勒
- 披针叶毛茛
- 金丝藤仲
- 屏风草
- 白木耳
- 山蚂蝗
- 毛叶小寒药
- 厓花子
- 柞树皮
- 花叶狗牙七
- 食盐
- 黄连花
- 万丈深茎叶
- 柿寄生
- 扁藤叶
- 黑穗画眉草
- 柘树茎叶
- 哉果
- 篑草
- 红叶铁线莲
- 堇宝莲叶
- 滇绣球
- 块茎糙苏
- 鲨鱼皮
- 亮菌
- 盘龙七
- 栓皮栎
- 棒棒草
- 秃鹫
- 六叶龙胆
- 朱砂根叶
- 苹果皮
- 刺花椒
- 玉叶金花
- 早谷藨
- 大毛红花
- 阿育魏实
- 鸭儿芹根
- 偏翅唐松草
- 野山楂
- 大发表
- 透茎冷水花
- 垂盆草
- 洋金花
- 钓杆柴
- 水虾草根
- 煅石膏
- 杂蘑
- 红香藤
- 海豘鱼
- 红头小仙
- 枇杷根
- 黔羊蹄甲
- 肥皂核
- 普陀南星
- 香叶子
- 山大烟
- 铅霜
- 牛脾
- 路路通
- 细叶马料梢
- 野牡丹
- 吊岩风
- 朴树根皮
- 臭辣树
- 花红叶
- 干姜
- 多花筋骨草
- 铅丹
- 藤商陆
- 苦豆子
- 山蒜
- 枇杷叶
- 山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