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猴
《*辞典》:金丝猴
拼音注音
Jīn Sī Hóu
别名
金线狨(《杨文公谈苑》),狨(《本草拾遗》),仰鼻猴(《中国经济动物志·兽类》)。
来源
为猴科动物金丝猴的脂肪油或血肉。
原形态
体长53~77厘米,尾特长,与体长相等或更长。体形异于其他猴类,吻肿胀而突出,鼻孔向上仰。脸部蓝色,头圆,耳短。成兽嘴角在犬齿部位有很大的突起,幼兽不明显。四肢粗壮,前后足掌深褐色,指(趾)甲黑褐色。头顶中央有黑色冠状毛。头侧颜面及前胸上半部棕色,胸腹及前肢内侧乳黄色,后肢内侧略深,背部灰色,夹有金黄色的长毛,毛最长可达350毫米。尾灰褐色,尖端乌白色。雌兽较雄兽色淡。
栖于拔海3000米左右高山上的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中。树栖。喜群居。冬季下迁至拔海1500米左右地方。以花、果、竹笋及树皮为食。
生境分布
分布四川、甘肃东南、陕西南部。
性味
①《本草拾遗》:"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酸,温。"
功能主治
《本草拾遗》:"主五痔,取其脂敷疮,亦食其血肉。"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砗磲
- 假连翘
- 苦芥
- 马蓼
- 石楠
- 华山矾根
- 水鳖
- 苏木蓝
- 猫脚印
- 五指毛桃根
- 山荆子
- 九子连环草
- 香榧草
- 豆瓣香
- 小通草叶
- 四楞筋骨草
- 落葵子
- 鸡肾草
- 同形鳞毛蕨
- 川明参
- 崖姜
- 李根皮
- 桃叶
- 多齿蹄盖蕨
- 海萝
- 白克马叶
- 芒萁骨
- 三叶鬼针草
- 鲛鱼皮
- 淫羊藿根
- 山漆树
- 乌蔹莓五加
- 桂木
- 狗尾巴参
- 巴豆叶
- 厚叶贯众
- 美丽鳞毛蕨
- 天青地红
- 疏松卷柏
- 白对节子叶
- 星星草
- 草乌头
- 椬梧
- 黄蘑菇
- 定经草
- 槟榔
- 蓬蘽
- 苦刺
- 茵陈
- 蔓剪草
- 柱果木榄叶
- 红靛
- 龙利叶花
- 团花
- 地骨皮
- 大榆蘑
- 蜘蛛果茎叶
- 刺针草
- 黍茎
- 盐匏藤果
- 五气朝阳草
- 球核荚蒾
- 鸡爪簕
- 牛心果
- 鹅首马先蒿
- 苏木
- 园金柑
- 瑞香
- 野棉花
- 虎耳草
- 蜂药
- 浮小麦
- 滑背草鞋根
- 石芥菜
- 扁竹兰
- 山尖菜
- 牛角瓜
- 猕猴骨
- 乌尼参
- 贯众
- 广西过路黄
- 山莴笋
- 鸭血
- 齿叶草
- 单花金丝桃
- 杜父鱼
- 梵天花
- 滑叶跌打
- 孔雀草
- 三色堇
- 鹿藿
- 血水草根
- 师实
- 地五泡藤
- 树萝卜
- 一枝香
- 矮脚苦蒿
- 狸肉
- 白藤
- 石瓜子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