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丝猴
《*辞典》:金丝猴
拼音注音
Jīn Sī Hóu
别名
金线狨(《杨文公谈苑》),狨(《本草拾遗》),仰鼻猴(《中国经济动物志·兽类》)。
来源
为猴科动物金丝猴的脂肪油或血肉。
原形态
体长53~77厘米,尾特长,与体长相等或更长。体形异于其他猴类,吻肿胀而突出,鼻孔向上仰。脸部蓝色,头圆,耳短。成兽嘴角在犬齿部位有很大的突起,幼兽不明显。四肢粗壮,前后足掌深褐色,指(趾)甲黑褐色。头顶中央有黑色冠状毛。头侧颜面及前胸上半部棕色,胸腹及前肢内侧乳黄色,后肢内侧略深,背部灰色,夹有金黄色的长毛,毛最长可达350毫米。尾灰褐色,尖端乌白色。雌兽较雄兽色淡。
栖于拔海3000米左右高山上的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中。树栖。喜群居。冬季下迁至拔海1500米左右地方。以花、果、竹笋及树皮为食。
生境分布
分布四川、甘肃东南、陕西南部。
性味
①《本草拾遗》:"无毒。"
②《医林纂要》:"甘酸,温。"
功能主治
《本草拾遗》:"主五痔,取其脂敷疮,亦食其血肉。"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棣棠花
- 百合
- 胡桃青皮
- 陆英
- 草红藤
- 竻慈姑
- 朝鲜崖柏
- 獭四足
- 紫茉莉
- 紫茉莉子
- 阔叶石韦
- 鸢油
- 臭藤子
- 灵猫骨
- 了哥王
- 吹风藤
- 银丝杜仲
- 鳖血
- 鳖甲胶
- 鸡脚参
- 黄矾
- 禾秆蹄盖蕨
- 山稗子
- 黄蘑菇
- 狗娃花
- 牛奶树
- 樱额
- 山乌桕叶
- 宿苞豆
- 龙舌箭
- 山小橘
- 无患子叶
- 刺梨根
- 钗子股
- 三角风
- 白丁香
- 大叶钩藤根
- 橡木皮
- 戴胜
- 向阳花
- 樟梨
- 黄花香
- 鲨鱼油
- 地柏
- 附地菜
- 东风菜根
- 厚叶算盘子
- 锈毛络石
- 补血薯
- 驱虫斑鸠菊
- 螃蟹七
- 蟹壳
- 扁豆衣
- 大扁竹兰
- 岩豇豆
- 桐子花
- 乌蛇卵
- 五凤朝阳草
- 四楞通
- 油鸭
- 大叶樱叶
- 椰子瓤
- 绣球花
- 台湾榕
- 鼻血草
- 鸭儿芹
- 海桐皮
- 鳟鱼
- 黑皮跌打
- 鼠李根
- 黄花香薷
- 楮实
- 白鹅膏
- 野海椒
- 石楠
- 大百解薯
- 山苍子
- 大叶狼豆柴
- 仙掌子
- 香柏
- 裂叶崖角藤
- 龙州线蕨
- 皱叶羊蹄
- 南板蓝叶
- 玉簪
- 蒙自赤杨
- 獾骨
- 拦路虎
- 颠茄草
- 野花椒叶
- 大画眉草
- 戴星草
- 大绿藤
- 走马芹
- 血沟丹
- 凫肉
- 兴安独活
- 菊花根
- 山野芋
- 水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