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喃香
《*辞典》:伽喃香
拼音注音
Gā Nán Xiānɡ
别名
奇南香(《本草乘雅半偈》),琪喃(《宦游笔记》),奇楠(《纲目拾遗》)。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近根部的含有多量树脂的木材。选取沉香中油性(树脂)足、体质重而性糯的木材条块,削去其含油少而色淡的部分。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沉香"条。
形状
多呈长方形之条状或块状,外表绿褐色(绿油伽喃香)或紫黑色(紫油伽喃香),油润光滑,很少夹有杂质。锯开后,断面黑褐色或紫黑色,油性重。用刀刮屑,能捻捏成丸。香气浓郁,味苦微辛。
产于印度、马来西亚等地。我国海南岛亦产。
伽喃香商品,按形色、品质而分绿油、紫袖、黑油、青丝、金丝及伽喃角等规格。其中以绿油伽喃香和紫油伽喃香品质最优。
性味
辛甘,温。
①《本草汇言》:"味辛辣,气温,无毒。"
②《粤海香语》:"味辛而气甜。"
功能主治
理气,止痛,通窍。治胸闷不舒,气滞疼痛,风痰闭塞。功胜沉香。
①《本草汇言》:"与沉香同。性气较沉香润缓。能缩二便。"
②《药性考》:"下气辟恶,风痰闭塞,通窍醒神。"
③《纲目拾遗》:"固脾保肾。入汤剂,能闭精固气。"
用法用量
内服:锉末或磨汁,3~5分。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天竹黄
- 粉条儿菜
- 水皂角子
- 野猪头骨
- 苦天茄
- 千灵丹
- 大苞叶千斤拔
- 毛鬼头伞
- 槐叶
- 桑寄生
- 黄海葵
- 阿尔泰扭藿香
- 乌骨麻
- 马尾千金草
- 篦齿蒿
- 鱵鱼
- 血苋
- 化香树叶
- 山苏子根
- 藏青果
- 香根芹
- 春尖油
- 天荞麦根
- 小盘木
- 三花枪刀药
- 千年健
- 羊须
- 三叶木蓝
- 豆腐渣果根
- 橘
- 鸭卵
- 鹳骨
- 青娘子
- 虫实
- 良藤
- 震天雷
- 牛奶柴
- 还阳草根
- 毛八角莲
- 横经席叶
- 柔毛水杨梅
- 谷芽
- 野葡萄藤
- 狭叶山胡椒
- 海蕴
- 鸡肚肠草
- 水银
- 黄开口
- 鲻鱼
- 山禾串
- 白背青荚叶
- 山菠萝根
- 蜘蛛抱蛋
- 千打锤
- 藁本
- 葶苈子
- 圆节山蚂蝗
- 春花木
- 细柄薯蓣
- 树腰子
- 女菀
- 芫花根
- 旱菜
- 毛白杨
- 白杨树
- 假辣蓼
- 蔗鸡
- 五指茄
- 粪箕笃
- 角花胡颓子
- 鼋肉
- 满山白
- 猫爪子
- 萍蓬草
- 九节风
- 地桃花
- 犁头尖
- 贝子
- 苦楝叶
- 金刚散
- 三尖杉
- 十字苔草
- 斑叶堇菜
- 毛黄连
- 蜂蜜
- 白石脂
- 驴毛
- 白蓝翠雀花
- 米油
- 枳椇木汁
- 密花角蒿
- 鯆鱼
- 麻蕡
- 露珠香茶菜
- 行夜
- 云南地黄连
- 猪肠
- 新疆香堇
- 小酒瓶花
- 木芙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