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心
《中华本草》:狗心
拼音注音
Gǒu Xīn
英文名
Dog's Heart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犬科动物狗的心脏。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nis familiaris Linnaeus.采收和储藏:宰杀后,剥皮,剖开胸腔,取其心脏,鲜用。
原形态
家狗,狗是家畜之一。体形大小毛色因品种不同而异一般的狗,体格匀称。鼻吻部较长,眼呈卵圆形,两耳或坚或垂。四肢科研矫健,前肢5趾,后肢4趾。具爪,但爪不能伸缩。尾呈环形或镰刀形。狗为肉食性动物,因长期驯化的结果,已变为杂食性动物,其嗅觉与听觉都很灵敏,记忆力很强,奔跑迅速。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狗的繁殖每年1-2次,仔数因品种而有所不同。一般2-3只,多至12只。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化学成分
除去心室、心房中残留的血液外,狗心含水分75.4-78.0%,固形物22.0-24.6%,其中,主要是蛋白质及脂肪4.30%等。在蛋白质中,肌浆蛋白(myogen)占31.7%,肌球蛋白(myosin)占6.6%。另含卵磷脂(lecithin)8.30%,肌酸(creatine)0.210-0.327%。还含钾3.45%,钠1.02%,氯1.11%,磷2.08%,硫2.50%。
性味
味甘;咸;性温
归经
心;肝;肺经
功能主治
安神;祛风;止血;解毒。主气郁不舒;风痹;鼻衄;下部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1.《名医别录》:主忧患气,除邪。2.《日华子本草》:治狂犬咬,除邪气,风痹,疗鼻衄及下部疮。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狗心
拼音注音
Gǒu Xīn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犬科动物狗的心。
化学成分
除去心室、心房中残留的血液外,狗心含水分75.4~78.0%,固形物22.0~24.6%,其中,主要是蛋白质及脂肪4.30%等。在蛋白质中,肌浆蛋白占31.7%,肌球蛋白占6.6%。另含卵磷脂8.30%,肌酸0.210~0.327%。还含钾3.45‰,钠1.02‰,氯1.11‰,磷2.08‰,硫2.50‰。
性味
《医林纂要》:"甘酸咸,温。"
功能主治
①《别录》:"主忧恚气,除邪。"
②《日华子本草》:"治狂犬咬,除邪气,风痹,疗鼻衄及下部疮。"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顶羽菊
- 红花点地梅
- 牛角瓜
- 甘肃棘豆
- 色赤杨
- 冷蕨子草
- 台湾千金藤
- 水蛇皮
- 可爱花
- 豆瓣绿
- 黑大豆花
- 鸡脚草乌
- 鱼脑石
- 地丁
- 鸡桑根
- 葱实
- 葛根
- 乌尼参
- 苏木蓝
- 止痢蒿
- 白鹇
- 筋骨散
- 女贞皮
- 山核桃皮
- 老虎耳
- 番杏
- 粟米草
- 绿玉树
- 猕猴骨
- 虎尾兰
- 金色狗尾草
- 广西九里香根
- 大树甘草
- 黄花铁线莲
- 川楝子
- 三尖杉根
- 左黑果
- 柚花
- 马刀
- 大鲵
- 水杨梅
- 寄生黄
- 醋栗
- 光叶巴豆树
- 空心莲子草
- 小过江龙
- 水蜈蚣
- 金乌贼(海螵蛸)
- 五倍子
- 大叶熊巴掌
- 东风菜
- 矩圆线蕨
- 熊蕨根
- 七叶一枝花
- 朱砂七
- 山稔叶
- 尖萼厚皮香
- 菥蓂子
- 丝棉木叶
- 乌榄根
- 马心
- 松萝
- 滇海水仙花
- 小巢菜
- 千金子
- 海藻石
- 赤瓟根
- 臭常山
- 杜楝
- 旋复花
- 草胡椒
- 小石蝴蝶
- 地蔷薇
- 地灵根
- 滇丹参
- 石芥菜
- 大叶马尾连
- 刺菠
- 核桃仁
- 红葵
- 马唐
- 陆英果实
- 木芙蓉花
- 鮠鱼
- 洋草果
- 羊七莲
- 倒地铃
- 马蹄细辛
- 大铁扫把
- 土荆皮
- 地莓子
- 香苏草
- 狗爪樟皮
- 绿豆衣
- 昂天莲
- 对叶四块瓦
- 九龙藤叶
- 皮袋香
- 栝楼皮
- 美丽胡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