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叉菜
《中华本草》:角叉菜
拼音注音
Jiǎo Chā Cài
别名
鹿角菜
英文名
Carageen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杉藻科植物角叉菜的藻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ondrus ocellatus Holm.
原形态
藻体红紫色,软骨质,强韧。丛生,高5-12cm,基部亚圆柱形,逐渐向上则扁压成楔形,上部叉状分枝2-7次,腋角宽圆,扇形,扁平,顶端舌状或二裂浅凹,钝形,边全缘略厚,或有简单分叉、楔形、舌状、短或长的小育枝。髓部由许多纵走与表皮平行排列的长形藻丝组成。四分了解子囊散布于分枝上部的两面,呈不规则的圆点状。成熟的囊果椭圆形,于藻体的一面突出;另一面凹陷。固着器壳状。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高潮带到低潮带岩石上或风浪较平静的中潮带石沼中。资源分布:分布山东、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等沿海。
形状
性状鉴别 藻体紫红色,片状,多分枝,呈扇形,长约7cm,软骨质。主枝基部扁圆柱形,有壳状固着器,上部扁平,具有2-7次叉状分枝。囊果椭圆形,在藻体的一面突出,相对面下陷,对着日光观察,可见中央部分较暗,四周呈半透明环状,形似眼球。气微腥,味微咸。
化学成分
含角叉菜胶(carrageenan),D-红藻酸(D-rhodic acid)。
药理作用
从角叉菜中提取的角叉菜胶,是以D-半乳糖为骨架构成的硫酸化多糖。体外试验中,将10μg/ml角叉菜胶加入单纯疱疹粉病毒Ⅰ型感染不久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中,有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其机制不是因为抑制了病毒进入细胞或附着细胞,而是抑制了病毒进入细胞后的某一复制步骤。角叉菜胶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有抑制作用,还有一定致肿作用。1%浓度的角叉菜胶0.1ml注射于大白鼠右侧后足跖腱膜下,可使大鼠足踝关节肿胀,现已被广泛用于制备炎症动物模型。
性味
甘;咸;寒
归经
大肠;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和胃通便。主咽喉肿痛;跌打损伤;感冒寒热;痄腮;胃脘疼痛;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20g。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藻:味甘,咸、性寒。有清热解毒,和胃通便功能。用于胃酸过多引起的胃溃疡,亦可作轻泻剂,民间常食用。角叉菜胶用于骨科,可促进结缔组织及骨胶原的生长,增加儿童骨胳对钙的吸收。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角叉菜
来源
藻类红藻门角叉菜Chondrus ocellatus Aolmes.,以叶状体入药。
功能主治
提取的卡拉胶(carrageenan)对B型流行性感冒与腮腺炎病毒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并有抗胃蛋白酶或抗溃疡病作用。
角叉菜胶可作轻缓泻剂,同时用于骨科,能促进结缔组织增生。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枫柳皮
- 茄根
- 蝙蝠草
- 兔毛蒿
- 岗梅叶
- 白铃子
- 秃叶红豆树
- 黄花木
- 桃树胶
- 棕榈根
- 泥炭藓
- 络石藤
- 田野卷耳
- 糖荠
- 藤茶
- 蚯疽草
- 腰骨藤
- 猪毛蕨
- 滇瓦花
- 辣蓼草
- 枪花药
- 秦岭耧斗菜
- 獭四足
- 五香草
- 桤木皮
- 扶桑叶
- 梨枝
- 倒挂草
- 土半夏
- 尖药花
- 野牡丹子
- 枳椇木皮
- 金刚散
- 朱砂菌
- 桃南瓜
- 翼首草
- 荨麻根
- 紫石英
- 琴唇万带兰
- 紫草茸
- 甜茶
- 鹤顶兰
- 玉兰花
- 嫁(虫戚)
- 全叶山芹
- 秋海棠果
- 凤眼草
- 冬瓜叶
- 团叶鳞始蕨
- 羌活
- 临时救
- 橘红珠
- 母猪草
- 云苔草
- 云豹骨
- 五加果
- 葶苈
- 土牛膝
- 棕榈子
- 大叶南苏
- 玉米黑霉
- 千解草
- 女贞根
- 球衣藻
- 秋海棠花
- 旋覆花
- 大粘药
- 苍耳花
- 虫蚁菜
- 三股筋
- 大脖子药
- 秋鼠曲草
- 大苞芹
- 大叶紫薇
- 荠苎
- 半枝莲
- 京大戟
- 球花紫云英
- 肝风草
- 木馒头
- 土燕窝泥
- 脐带
- 柞树皮
- 牙疳药
- 犁头尖
- 黄杞皮
- 田基黄
- 獭胆
- 柠条
- 叫姑姑
- 到老嫩
- 平贝母
- 木竹子皮
- 大风艾
- 草绣球
- 一口红
- 美舌藻
- 馒头蟹
- 金腰带
- 玉蜀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