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红
《中华本草》:一口红
拼音注音
Yì Kǒu Hónɡ
别名
一口血。
英文名
Herb of pedunculoside
出处
始载于《湖北中草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冬青科植物长梗冬青的叶和枝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lex pedunculosa Miq.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晒干用。
原形态
长梗冬青 常绿灌木,高4-5m。小枝粗壮,圆柱形,无毛。叶柄长1-2cm;叶片薄革质,卵形、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长4-10cm,宽2-3.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近全缘,或近顶端常具不明显的疏锯齿,中脉上面稍凹人,多少被毛,侧脉两面均不明显。聚伞花序单生叶腋;花4或5数;雄花序有3-9花,总花梗长约2.5cm,花梗长约2.4mm,花萼直径约1.5mm,花瓣卵形,基部稍联合,雄蕊短于花冠;雌花序经常退化,仅余1花,稀3花,花梗细长,长1-1.5cm,花萼直径约3mm,裂片三角形,花冠直径约5mm,花瓣卵形,子房宽圆锥状,柱头乳头状。果球形,直径7-8mm,红色;分核4-5颗,椭圆形,平滑,沿背部中间有1条线纹;内果皮革质。花期6-7月,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长于海拔1000-1300m的山坡灌丛及高山矮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叶片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有的破碎或皱缩,长5-8cm,宽2-7cm,中部或近先端处常有细锯齿;黄绿色,叶柄长12-17mm;薄革质;气微,味微苦。
化学成分
叶含长梗冬青甙(pedunculoside)。
性味
味苦;涩;性凉
归经
肺;肝;肾;大肠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散瘀止血。主风湿痹痛;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皮肤皲裂;瘢痕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外用:适量,研末撒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痛的功能,用于外伤出血,风湿关节炎,腰痛,跌打损伤,皮肤皲裂,瘢痕。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点地梅
- 臭草
- 雪兔
- 松树梢
- 棕叶芦
- 雷公藤
- 猫儿黄金菊
- 醍醐
- 棒棒草
- 荠苎
- 候风藤
- 柳叶亚菊蒿
- 黄接骨丹
- 牛耳草
- 小花青藤
- 石米
- 麦奴
- 小叶爱楠
- 石草鞋
- 柏枝节
- 万丈深茎叶
- 荠菜
- 甘肃棘豆
- 柏根白皮
- 大钱麻
- 黄龙藤
- 钓兰
- 路旁菊
- 楮树白皮
- 地红子根
- 过山风
- 榆枝
- 何首乌
- 竹精
- 花椒叶
- 糖橘红
- 狼油
- 竹叶吉祥草
- 鸭儿芹
- 小一把抓
- 细香葱
- 小草寇
- 石芥菜
- 白垩铁线蕨
- 白花灰毛槐树
- 鹿角菜
- 鰕虎鱼
- 树头发
- 花花草
- 宜昌荚蒾叶
- 血水草根
- 东北雷公藤
- 红螺塔
- 三颗针
- 小花琉璃草
- 大叶紫苏
- 草果
- 过腰蛇
- 亮菌
- 荷花
- 雪莲花
- 岩豆
- 甘菊花露
- 番石榴叶
- 黑大豆叶
- 美脉藁本
- 冬里麻根
- 假蒟果穗
- 蜻蜓
- 绞股蓝
- 豆列当
- 锈钉子
- 回回蒜果
- 云香草
- 葫芦七
- 小麦麸
- 湖北海棠
- 雪里见
- 滇茜草
- 香橼叶
- 白花龙胆
- 芒叶小米草
- 圆叶野扁豆
- 象头花
- 陈火腿骨
- 雪猪骨
- 吊山桃
- 披散糖荠
- 雪梨膏
- 小天冬
- 白毛藤根
- 雪山甘草
- 叶象花
- 黍茎
- 披针叶毛茛
- 铁蕨鸡
- 雄黄豆
- 锡
- 小花五味子根
- 蕤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