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威灵仙
《中华本草》:大花威灵仙
拼音注音
Dà Huā Wēi Línɡ Xiān
别名
威灵仙
来源
药材基源:为毛植物大花威灵仙的根和茎藤。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lematis courtoisii Hand.Mazz.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大花威灵仙,本质藤本,长2-4m。须根黄褐色,新鲁时微辣。茎圆柱形,棕红色或深棕色,幼时被开展的柔毛,后脱落近无毛。叶对生,三出复叶或二回二出复叶;叶柄长6-11cm,基部微膨大;小叶片薄纸质或亚革质,长圆形或卵状披我形,长5-7cm,宽2-3.5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主脉被短柔毛,下面被柔毛;小叶柄短或长1-2cm,被柔毛。花两性,单生叶腋;花梗长12-18cm,被短柔毛,花梗 中部有1对叶状苞片,宽卵形,长4.5-7cm,宽2.5-4.5cm,宽1.5-2.5cm,先端锐尖,外面沿3条中脉形成一紫色的带,被柔毛,内面无毛,脉纹明显;花瓣无;雄蕊多数,长达1.5cm,暗紫色,外轮较长,花丝长为花药的2倍,花药长5mm;心皮多数,子房及花柱基部被长柔毛,花柱上部被短柔毛,柱头膨大。瘦果倒卵形,长约5mm,被疏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状,柱头宿存,长1.5-3cm。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500m的山坡、溪旁或足旁杂木林中攀援于树上。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浙江北部、河南南部、湖南东部。
形状
性状鉴别,茎藤可达4m,缠绕或切断,直径2-6mm,具纵棱,表面棕红色或深棕色,质硬。有的可见对生叶,完整的叶二回三出复叶,具长柄,小叶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全缘,枯绿色,薄纸质。气微辛涩。[br]根簇生在不规则的根茎上细长圆柱形,表面黄褐色,断面类白色。气微,味微辛、苦。
性味
味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理气通便;解毒。主小便不利;腹胀;大便秘结;风火牙痛;目生星翳;虫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金色狗尾草
- 复羽叶栾树
- 托里贝母
- 倒地铃
- 大尾摇
- 锯齿王根
- 土草果
- 土麦冬
- 大臭黄荆
- 七星草
- 可爱花
- 土马骔
- 东方乌毛蕨叶
- 四角蒲桃
- 鹿尾
- 大山玄参
- 广防风
- 七星草乌
- 铰剪藤
- 曼陀罗子
- 强威生草
- 冬凌草
- 金鸡尾巴草根
- 七爪风
- 土百部
- 楸叶
- 鬼点灯
- 土色牛肝菌
- 复叶葡萄叶
- 天脚板果
- 榕树果
- 土细辛
- 乔木刺桐
- 复叶披麻草根
- 东菊
- 千叶独活
- 白残花
- 白芍
- 老鼠竻
- 柳叶卫矛
- 川楝子
- 猩猩花
- 过山风
- 地绵绵
- 马尾千金草
- 鸦胆子
- 茉莉花露
- 苦菜根
- 鸡雪莲
- 秤杆草
- 百合花
- 光叶地不容
- 凤眼兰
- 昙花茎
- 白马鬃铃花
- 蔓赤车
- 蒙自木蓝
- 蜜环菌
- 蜜桶花
- 蜜蜂子
- 榆耳
- 茅瓜叶
- 黄鼠狼
- 树锦鸡儿
- 春砂花
- 狐肠
- 鸭儿芹
- 竹叶莲
- 稻草
- 螃蟹七
- 高山大黄
- 羊胆
- 鳗鲡鱼骨
- 南亚新木姜
- 古羊藤
- 鹰爪花果
- 大种鹅儿肠
- 蛇见怕
- 山梅花
- 蒙自赤杨
- 馒头蟹
- 马比木
- 野菰
- 茅草叶
- 苏铁蕨
- 蒙花皮
- 西藏桃叶珊瑚叶
- 单体蕊黄芪
- 田螺壳
- 蔓草虫豆
- 南五味子叶
- 蔓剪草
- 接骨树皮
- 枇杷叶
- 枇杷核
- 接骨木
- 接骨紫菀
- 排草香
- 野苋子
- 尖苞柊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