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母鱼
《中华本草》:狗母鱼
拼音注音
Gǒu Mǔ Yú
别名
公奎鱼、奎龙鱼、沙狗棍
英文名
Snakefish,Trachi nocephalus myops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狗母鱼科大头狗母鱼的尾部。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achi nocephalus myops( Blochet Schneider).采收和储藏:四季均可捕捞,捕后,取鱼尾,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大头狗母鱼,体亚圆柱形,体长17-33cm。头粗圆,吻短钝。眼大,前上位,眼间隔窄,中间稍凹。口较大,口裂向后达于眼的后下方。两颌约等长。上、惠颌各具3行长短不齐的小牙。腭骨每侧具1组牙带,舌上具细尖小牙。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鳃盖条16,鳃耙细尖。体被圆鳞,颊部和鳃盖上均具鳞。侧线发达,直线状。侧线鳞52-55(3/4-6-7)。背鳍12-13。背部较粗糙。脂鳍小,臀鳍15-17,鳍基较背鳍基长。胸鳍12,后向伸达腹鳍基。腹鳍8,内缘鳍条较外缘鳍条为长,末端几伸达肛门,尾鳍叉形。体色褐黄,头背部具红色肉状花纹,体背中间有1行灰色花纹。沿体侧有13条灰色纵纹和3条黄色细纹相间排列。背鳍基部与腹鳍均具横纹。臀鳍与腹鳍白色。尾鳍笛黄绿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温带和热带沿海近岸及浅海海湾底层或珊瑚礁中年产卵持续地间长,春末至促夏为产卵盛期。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东海和南海。
化学成分
每100g肉中含水分75g,蛋白质16.0g。
性味
味咸;性寒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扁桃体炎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吹喉。
各家论述
《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清热消炎之功能。主治扁桃腺炎。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鳆鱼
- 风轮菜
- 粉霜
- 腐卑
- 粉瘤菌
- 公鱼
- 狗骨节
- 光风轮菜
- 桔梗
- 大叶金锦香
- 剪红纱花
- (鱼彭)鱼鳃
- 梧桐
- 三匹叶
- 白茅根
- 滇南杭子梢
- 水毛花
- 山核桃皮
- 薄荷露
- 牛胆
- 牛奶树子
- 黄背草苗
- 无花果
- 小芸木
- 花生壳
- 菠萝根叶
- 戟叶瓦韦
- 鹰不泊薳
- 西藏马先蒿
- 松根
- 云实
- 三枝枪
- 姜黄
- 新疆紫草
- 铁锈
- 细叶桉叶
- 荷蒂
- 小麦苗
- 母草
- 显脉香茶菜
- 绣球防风根
- 狗母鱼
- 蕨萁
- 一点血
- 凤仙
- 田野卷耳
- 丹参
- 夜吹箫
- 鸟不宿
- 变叶榕
- 粗叶悬钩子
- 老虎泡
- 西洋菜干
- 山槟榔
- 小雪人参
- 黄背草果
- 五味草
- 盾叶薯蓣
- 毛嘴签
- 浙江七叶树
- 雪胆
- 白石榴根
- 眼睛草
- 杨梅树皮
- 野花生
- 紫葛
- 天名精
- 阴阳枫
- 小对叶草
- 皂角菌
- 紫椴
- 燕子尾
- 竹节草
- 无患树蔃
- 香樟果
- 山郎木根
- 血竭
- 山苦菜
- 鳑魮鱼
- 紫草
- 三叶鬼针草
- 细沙虫草
- 麻口皮子药
- 强威生草
- 樟树子
- 狭叶山胡椒
- 密脉鹅掌柴
- 小草乌
- 桑椹酒
- 羊耳蒜
- 实葫芦
- 柳杉
- 连翘根
- 苦苣苔
- 黄唇鱼心
- 金橘
- 小婆婆纳
- 龙船花
- 镰片假毛蕨
- 小豆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