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耳蒜
《中华本草》:羊耳蒜
拼音注音
Yánɡ ěr Suàn
别名
珍珠七、借母怀胎、鸡心七、算盘七
英文名
root of Japanese Dock, Japanese Twayblade
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羊耳蒜的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paris japonica (Miq.) Maxim.采收和储藏:夏、秋采挖,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羊耳蒜,多年生草本,全株无毛。假鳞茎卵球形,外被于膜质的白色鞘,下部具多数须根,如蒜头状,长6-12mm。基生叶2枚,基部抱合而近对生;叶片狭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13cm,宽4-6cm,基部渐狭,先端钝尖头,下延成鞘状抱茎。花葶由2叶轴具翅;苞片膜质,鳞片状,钝头,长1-1.5mm;萼片长卵状披针形,长8-9mm,先端稍钝;花淡绿色,花瓣线形,与萼片等长,唇瓣较大,倒卵形,长8-13mm,不分裂,平坦,中部稍缢缩,其余花被片均较狭窄;蕊柱稍弓曲,先端翅钝圆,基部膨大鼓出;子房细长,基部渐狭缩成柄,扭转,柱头长2.5mm。蒴果长倒卵状披针形,长达1.2cm,果梗长约1m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400-2600m的常绿阔叶林、松林及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西北及安徽、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甘;微酸;性平
归经
脾;肝;胆经
功能主治
活血止血;消肿止痛。主崩漏;产后腹痛;白带过多;扁桃体炎;跌打损伤;烧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羊耳蒜
拼音注音
Yánɡ ěr Suàn
别名
鸡心七、算盘七、珍珠七
来源
兰科羊耳兰属植物羊耳蒜Liparis japonica (Miq.)Maxim.,以带根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
微酸,平。
功能主治
止血止痛。用于崩漏,白带,产后腹痛。
用法用量
2~3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羊耳蒜
拼音注音
Yánɡ ěr Suàn
别名
珍珠七、鸡心七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兰科植物羊耳蒜的带根全草。夏、秋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全株无毛。块茎扁球形,为残叶包被,如蒜头状。叶2枚,有柄,椭圆形残宽卵形,长5~10厘米,宽2.5~6厘米,叶基下延成鞘,抱茎。花茎高达20厘米;穗状花序具花数朵;花淡紫色,唇瓣较宽大,广卵形或近椭圆形,长8~13毫米,不分裂,其余花被片均较狭窄;子房稍扭转。蒴果。
生境分布
生于林下或林间草地。分布陕西及东北等地。
性味
涩,平。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止血,止痛,强心,镇静。治崩漏,白带,产后腹痛,外伤急救。
复方
①治崩漏:羊耳蒜三钱。水煎服。
②治产后腹痛:羊耳蒜三钱,桃奴三钱。水煎加黄酒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芋头
- 桐叶
- 芫花
- 獭肉
- 莺
- 薏苡根
- 白檀根
- 盐肤木
- 柏勒儿茶
- 白饭树叶
- 药王茶
- 淫羊藿
- 琼越线蕨
- 白沙虫药
- 蔷薇花
- 野粟
- 天生草
- 柏树
- 白冷草
- 阳遂足
- 保山附片
- 牙痈草
- 半边风
- 硬枝黑锁梅
- 羊吊钟
- 斑点虎耳草
- 野辣蓼
- 七鳃鳗
- 白马阴茎
- 阳雀花
- 白勒
- 孔公孽
- 宽叶鼠曲草
- 白桂木根
- 玉簪叶
- 野毛金莲
- 搬倒甑
- 野菊花
- 野薴麻
- 薏苡仁
- 云母石
- 玉山芎穷
- 土人参叶
- 盐酸树
- 野猪头骨
- 蜻蜓兰
- 羊屎果树皮
- 羊齿天冬
- 羽萼
- 白鲜皮
- 一碗泡
- 药老
- 甜果藤
- 楸木皮
- 郁李仁
- 白沙蒿
- 土千年健
- 北风草
- 土槿皮
- 罂粟壳
- 羊肝
- 口蘑
- 秃疮花
- 白楠木
- 土木贼
- 茄子
- 野梨枝叶
- 盐肤木皮
- 硬叶吊兰
- 白兰花
- 檀香泥
- 阴香叶
- 宽穗兔耳风
- 甜瓜花
- 苔垢菜
- 烟管蓟
- 玉屑
- 玉蜀黍苞片
- 野烟
- 白苞筋骨草
- 野荔枝果
- 焰爵床
- 白叶花柴
- 百蕊草根
- 天水蚁草
- 白牛胆根
- 百草霜
- 白云瓜梗
- 凸额马先蒿
- 全叶青兰
- 天竺黄
- 白扁豆皮
- 钻天杨
- 百齿卫矛
- 条叶垂头菊
- 银线草根
- 硬飘拂草
- 天荞麦根
- 八仙过海
- 白云花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