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板猫叶草
《中华本草》:光板猫叶草
拼音注音
Guānɡ Bǎn Māo Yè Cǎo
别名
大叶火焰草、石苋菜、龙鳞草、毛舌辣草。
英文名
all-grass of Bigleaf Stonecrop
出处
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景天科植物大叶火焰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dum drmarioides Hance[S.drymarioides Hance var.genuium Hamet]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用沸水潦过,晒干。
原形态
大叶火焰草 一年生肉质草本,高7-25cm。基部稍倾斜,上部有分枝。柔弱纤细,全株被白色腺毛。茎下部叶对生或4叶轮生,上部叶互生,质较薄,卵形至宽椭圆形,长2-4cm,宽1.4-2.5cm,先端钝圆,基部下延成叶柄,全缘。疏散圆锥状花序,顶生,花少数,两性;花西风长4-8mm;萼片5,深裂,长圆形至狭披针形,长2-2.5mm;花瓣5,白色,长圆形,长3-4mm;雄蕊10,2轮;鳞片5,宽匙形,先端有微缺至浅裂;心皮5,略叉形,与花瓣等长。蓇葖果,有多数细小种子,种子有纵纹。花期4-6月,果期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40m以下低山阴湿的石上或砖墙、碎石缝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东部、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
苦;平
归经
肺;脾经
功能主治
凉血;止血;清热解毒。主吐血;咳血;外伤出血;肺热咳嗽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0-30g;鲜品绞汁,60-9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吐血,咳血。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光板猫叶草
拼音注音
Guānɡ Bǎn Māo Yè Cǎo
出处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为景天科植物大叶火焰草的叶及全草。
原形态
大叶火焰草,又名:荷莲豆叶景天。
一年生草本,全体有腺毛。茎斜上,分枝多,细弱,高7~25厘米。下部叶对生或4叶轮生;上部叶互生,卵形至宽卵形,长2~4厘米,宽1.5~2.5厘米,先端钝圆,基部下延成叶柄,全缘,质较薄。疏圆锥状花序顶生;花少数;花梗长4~8毫米;萼片5,矩圆形至披针形,长约2毫米;花瓣5,白色,披针形,长3~4毫米;雄蕊10,成2轮;心皮5,略叉开。蓇葖荚果有多数细小种子。种子矩圆状卵形,有纵纹。
生境分布
生于阴湿石隙,或砖墙、碎石缝中。分布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福建、台湾等地。
性味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苦,平。"
功能主治
《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吐血,咳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6~1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小儿食积腹胀,潮热,面色微黄:荷莲豆叶景天七至八钱,独脚金鸡(瓶尔小草科阴地蕨)、天青地白草(菊科)各二至三钱,寒扭(蔷薇科高梁泡)根三至四钱,百裥桔(大戟科算盘子)二至四钱。水煎,早晚饭前各服一次。(《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②治肺炎:荷莲豆叶景天鲜叶捣烂绞汁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③治外伤出血:鲜荷莲豆叶景天捣烂外敷。(《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石菖蒲花
- 鸢脑
- 香油罐
- 双花堇菜
- 蓖麻叶
- 四川苦丁茶
- 红藤蓼
- 炸腰果
- 鸭脚黄连
- 菊花黄连
- 火秧竻
- 荚蒾子
- 山楂核
- 山油麻
- 水栀叶
- 垂丝卫矛
- 胡麻花
- 山扁豆
- 荷包牡丹根
- 铁棒锤茎叶
- 刺桐花
- 核桃仁
- 狗肉
- 功劳子
- 皋芦
- 水葱
- 鹤脑
- 麻蕡
- 蛇莓根
- 颠茄草
- 苦荞麦
- 水蕨
- 云母石
- 砂仁
- 菊花脑
- 大青根
- 四季青
- 一碗泡
- 菊花叶
- 蒺藜根
- 山油柑果实
- 山珊瑚
- 刺苞南蛇藤果
- 山棯根
- 刺果卫矛
- 山稗子根
- 山乌珠叶
- 灰叶南蛇藤
- 山慈姑叶
- 双剪菜
- 海鳗胆
- 山花生
- 海带根
- 刺瓜米草
- 花拐藤根
- 粽巴叶
- 钓鱼竿
- 山半夏
- 蝌蚪
- 羊胎
- 山慈姑花
- 鳑魮鱼
- 山大黄
- 刺果藤仲
- 胡颓子叶
- 海虾
- 山胡椒根
- 电灯花
- 胭木
- 黄牛毛藓
- 红吹风
- 菊花暗消
- 褐盖肉齿菌
- 火秧竻蕊
- 鲛鱼皮
- 鸡胆
- 薄荷
- 蛤蜊
- 海参肠
- 芍药花
- 四楞筋骨草
- 半枫荷叶
- 山大烟
- 锈毛旋蒴苣苔
- 水湿柳叶菜
- 黑穗石蕊
- 苦碟子
- 红蒂蛇
- 火焰草
- 箭杆风
- 聚花草
- 盘石龟
- 海非菜籽
- 四大天王
- 山地豆
- 海鹞鱼尾刺
- 火焰兰
- 山杨树皮
- 菊苣
- 胡颓子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