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兰
《*辞典》:挂兰
拼音注音
Guà Lán
别名
折鹤兰(《中国植物图鉴》),吊兰(《种子植物名称》),匍匐兰(《福建民间草药》),树蕉瓜(《文山中草药》)。
出处
《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
为百合种植物挂兰的全草。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呈纺锤状。叶多数,自根茎丛生,细长而尖,中间绿色,边缘两边白色。生长匍枝,近顶部有叶束或生幼小植株;花小,带绿白色,生于匍枝的节上,排成总状花序;花被轮状,裂片6枚;雄蕊6;子房无柄,3室,花柱线形。蒴果三角形,种子扁平。花期春季。栽培作观赏。
性味
甘苦,平。
①《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苦,平。"
②《文山中草药》:"甘淡,凉。"
功能主治
止咳化痰,消肿解毒,活血接骨。治气管炎咳嗽痰多,痈肿疔疮,痔疮肿痛,骨折,烧伤。
①《福建民间草药》:"消痈解毒,退炎消肿。治疔疮肿毒,痔疮肿痛。"
②《文山中草药》:"止咳化痰,活血接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外用:和冬蜜捣敷或煎水熏洗。
复方
①治气管炎,咳嗽痰多:干挂兰二至三钱。水煎服,日服二次。
②治骨折:复位固定后,鲜挂兰捣烂敷患处。
③治烧伤:鲜挂兰根捣烂敷。(选方出《文山中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伽喃香
- 枸橘叶
- 光叶山黄麻
- 荆芥
- 迷迭香
- 马兰
- 关公须
- 马唐
- 蒟蒻薯叶
- 猫儿屎果
- 巨紫堇
- 金发草
- 桂叶素馨
- 金橘根
- 桂花跌打
- 桄榔子
- 矩叶大青
- 蒙古扁桃
- 光叶地不容
- 古羊藤
- 广西莲座蕨
- 拐芹
- 枸骨树皮
- 母猪藤
- 桂木干
- 光明盐
- 光裸星虫
- 古山龙
- 广枝仁
- 金冠鳞毛蕨
- 接骨紫菀
- 桄榔面
- 牯岭凤仙花
- 牿岭勾儿茶
- 江南玄胡
- 关白附
- 刮筋板
- 割舌罗
- 剪红纱花
- 剪草
- 广西美登木
- 接骨仙桃
- 狗响铃
- 姜黄
- 广西九里香
- 木奶果
- 渐尖毛蕨
- 马勃
- 角叉菜
- 干檀香根
- 夹竹桃
- 干饧糟
- 广东土南星
- 金丝杜仲
- 金丝藤仲
- 狗头芙蓉
- 马桑根
- 家白蚁
- 构皮麻
- 金叶柃
- 金果榄
- 接骨树
- 假茼蒿
- 假荆芥
- 假鹊肾树
- 蕨菜
- 岗松根
- 干地黄
- 广东金钱草
- 枸橘
- 金慈姑
- 野芫荽
- 秋枫木
- 爵床
- 菊花参
- 江南地不容
- 甲香
- 交连假瘤蕨
- 广州山柑
- 广西莪术
- 寄马桩
- 尖萼厚皮香
- 羊须
- 灌木蒲桃
- 光决明
- 光里白
- 剑叶铁树
- 古钩藤
- 金丝木通
- 绢毛菊
- 卷耳
- 姜黄草
- 桂皮
- 紫藤根
- 菊芋
- 剑皮树菌
- 角茴香
- 广东耳草
- 枸杞子
- 凸额马先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