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发草
《中华本草》:金发草
拼音注音
Jīn Fā Cǎo
别名
竹蒿草、笔须、龙奶草、羊丕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金发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gonatherum paniceum (Lam)Hack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金发草 多年生草本,根头坚硬,须根较粗壮。秆质坚硬,基部被毛茸之鳞片,直立或基部倾斜,高30-60cm,基部径1-2mm,具多节,节被髭毛,上部各节常多回分枝;叶鞘口边缘被纤毛;叶舌短或近于无;叶片线形,长1.5-5.5cm,宽1.5-4mm,先端渐尖,两面均甚粗糙,扁平或内卷。总状花序一枚顶生,细弱,弯曲,乳黄色,长1.3-3cm,宽约2mm;穗轴节间和小穗柄几相等长,先端稍膨大,两侧具细长纤毛;无柄小穗长2.5-3mm,基盘上具柔毛;第1颖扁平,稍短于第2颖,先端截平并具纤毛,具3-4脉,脉上糙涩,第2颖舟形,与小穗等长,近先端边缘处被长纤毛,具一脉并延伸成芒,芒长13-20mm,稍曲折。第1花雄性,外稃长圆状披针形,无芒,稍短于第1颖,内稃长圆形,等长或稍短于外稃;雄蕊2,花药黄色;第2花两性,外稃先端2裂,齿间伸出弯曲的芒,内稃与外稃等长;雄蕊2,花药黄色;子房细小,卵状年圆形,无毛;花柱2,柱头帚刷状;有辆小穗形较小,第1花缺如,第2花或可两性,具1推蕊。花、果期4-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石缝中,或河岸潮湿之处。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
甘;凉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消积。主热病烦渴;黄疸型肝炎;脾肿大;糖尿病;消化不良;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可用至30-60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小毒芋
- 白花射干
- 虎骨胶
- 江西金钱草
- 碱蓬
- 金剪刀
- 豇豆根
- 欧当归
- 粳谷奴
- 芥子
- 棕叶狗尾草
- 赛金刚
- 蕨根
- 鳝鱼血
- 子楝树根
- 金丝木通
- 铁棒锤茎叶
- 筋骨散
- 刺萆薢
- 金狮藤
- 黑豆衣
- 江蓠
- 高山栲
- 江南玄胡
- 酒饼叶根
- 刺叶楤木
- 省藤
- 聚花风铃草
- 木兰寄生
- 金橘核
- 节瓜
- 蓟罂粟
- 羯布罗香
- 见血飞
- 黑皮根
- 金不换
- 角茴香
- 毛黄堇
- 焦栀子
- 节节花
- 矩圆石韦
- 煨姜
- 积雪草
- 绛梨木叶
- 沙枣胶
- 菱
- 茳芒决明
- 菊花脑
- 矩镰荚苜蓿
- 菊架豆
- 荆芥叶莸
- 金丝藤仲
- 蕉芋
- 金丝桃果
- 中南星
- 金凤藤
- 角盘兰
- 角翅卫矛
- 渐尖叶独活
- 金刀菜
- 蒟蒻薯叶
- 蝙蝠
- 金丝桃
- 金兰
- 碱黄鹌菜
- 粳米
- 酒瓶花
- 结香
- 甲香
- 蜂乳
- 金樱叶
- 金橘
- 豇豆叶
- 江南地不容
- 金瓜核
- 金丝猴
- 莙荙菜
- 金甲豆
- 蒺藜苗
- 金刚一棵蒿
- 矩形叶鼠刺
- 粉藜
- 金丝桃果实
- 金樱花
- 金丝梅
- 菊花叶
- 金刚大
- 角花翠雀
- 豆腐渣果
- 梓树
- 霹水草
- 豆瓣香
- 掌裂蟹甲草
- 鹰爪莲
- 假菠菜
- 椰子浆
- 灯油藤子
- 梧桐
- 羊髓
- 五脉绿绒蒿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