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翅豆蔻
《中华本草》:九翅豆蔻
拼音注音
Jiǔ Chì Dòu Kòu
英文名
Fruit of Ninewing kAmomum
出处
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姜科植物九翅豆蔻的果实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omum maximum Roxb.
采收和储藏:果实将成熟时采收,烘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omum maximum Roxb.
采收和储藏:果实将成熟时采收,烘干。
原形态
九翅豆蔻,多年生常绿草本,高2-3m,茎丛生。植侏下部叶无柄或近于无柄,中部和上部叶的叶柄长1-8cm;叶舌2裂,长圆形,长1.2-2cm,被稀疏白色柔毛,叶舌边缘干膜质,淡黄绿色。叶片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30-90cm,宽10-20cm,先端尾尖,基部渐狭,下延,叶上面无毛,下面及叶柄均被白绿色柔毛。穗状花序近圆球形,直径约5cm,鳞片卵形;饮片淡褐色,早落,长2-2.5cm,被短柔毛;花萼管长约2.3cm,膜质,管内具淡紫红色斑纹,裂齿3,披针形,长约5mm;花冠白色,花冠管较萼管稍长,裂片长圆形;唇瓣卵圆形,长约3.5cm,全缘,先端稍反卷,白色,中脉两侧黄色,基部两侧有红色条纹;花丝短,花药线形,长约1cm药隔附属体半月形,淡黄色,先端稍向内卷;柱头具缘毛。蒴果卵圆形,长2.5-3cm,宽1.8-2.5cm,成熟时紫绿色,3裂,果皮具明显的九翅,被稀疏的白色短柔毛,翅上更为密集,先端具残存的宿萼。种子多数。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800m的林中溪边阴湿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和西藏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和西藏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果实呈卵圆形可椭圆形,略向一侧弯曲。果皮表面淡黄色或黄棕色,具明显九条翅,被稀疏白色短柔毛,除果翅外,可见明显的纵走棱线。果皮较薄,经压后易沿棱处开裂,内表面黄色。中轴胎座,3室。种子团呈卵圆形或圆锥形,一端较尖长,每室有种子团2-12粒。种子不规则形,略扁,表面褐色、深棕郄或浅棕色。气香,味辛凉。[br]显微鉴别,种子横切面:假种皮细胞多层,有的不完整。种上以表皮细胞方形或类方形,排列紧密。下皮细胞长条形或不规则长方形内含黄红色、黄绿色或淡黄色色素。油细胞仅分布于种脊维管束的周围,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内含油滴。内种皮含大量硅质块。外胚乳细胞含草酸钙方晶或簇晶。
性味
味辛;性温
归经
脾;胃经
功能主治
温中止痛;开胃消食。主脘腹冷痛;腹胀;不思饮食;嗳腐吞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果实2-6g,根6-15g。
各家论述
《海南植物志》:果实有开胃、消食、行气、止痛的功能。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银柴胡
- 球花党参
- 白毛鹿茸草
- 地乌
- 浮小麦
- 山槟榔
- 马比木
- 师实
- 玉兰花
- 黄花山柰
- 小罗伞
- 白桦皮
- 茶叶
- 山柑算盘子
- 青桐翠木
- 烟胶
- 玉米花
- 眼镜蛇
- 游草
- 海藻石
- 菜子七
- 变叶美登木
- 千叶独活
- 白脚威灵
- 柠鸡儿
- 药鼠李实
- 山苏木
- 刺桐叶
- 野木鱼
- 豇豆叶
- 变叶榕
- 硬九子连环草
- 山苍子
- 玉龙鞭
- 山五味子
- 四楞蒿
- 扁樱桃
- 假鹰爪根
- 盐肤木根
- 山芹根
- 玉蜀黍
- 莲须
- 山野扁豆
- 羊乳
- 决明子
- 九节菖蒲
- 独蕨箕
- 槠子皮叶
- 石龙刍根
- 水边指甲花
- 水金凤茎叶
- 蒒实
- 八仙花
- 硕苞蔷薇
- 水虾子草
- 斑鸠木
- 山银柴胡
- 碎密花
- 水麻叶
- 滴滴花
- 棒棒木
- 羊奶果
- 山豆根
- 水葫芦根
- 穇穗莎草
- 素兴花
- 斑蝥
- 苏铁花
- 狸尾草
- 四叶七
- 罂粟嫩苗
- 三匹叶
- 沙叶铁线莲
- 沙拐枣
- 斑茅
- 对叶油麻根
- 沙棘
- 柏树根
- 波缘楤木
- 栓皮栎
- 四时青
- 炸腰果
- 铜线草
- 石龙刍
- 三加花
- 沙塘木
- 斑叶紫金牛
- 柏树叶
- 山蜡梅
- 烟梦花
- 秫米
- 水麻根
- 蓑衣莲
- 虱子草
- 杉叶
- 秧鸡
- 山荆子
- 大头茶果
- 石首鱼
- 漏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