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马桩
《中华本草》:寄马桩
拼音注音
Jì Mǎ Zhuānɡ
别名
鸡麻抓
英文名
Herb of Desertliving Asparagus
出处
出自《宁夏中草药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戈壁天门冬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paragus gobicus lvan.ex Grubov.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带根全株,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多年生半灌木。具根茎。其上簇生多数长条状细根,长约20cm。茎丛生,直立或稍倾斜,坚挺,高约60cm,多分枝,老茎灰白色,呈皮条状剥离,茎枝无刺,枝条呈弧状弯曲或回折成“之”字状。叶状枝3-8枚簇生,线形,长短不等,通常长2-12mm,茎端尖或呈钻状;叶退化为鳞片状,膜质。花为黄绿色,钟状,单性花,雌雄异株,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花梗短,关节位于中部;花被6片;雄蕊着生于花被裂片的基部;子房3室。浆果球形直径5-7mm,熟时橘红色,含种子3-5颗。花期5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干旱山坡、砂质地及沙丘上。资源分布:分布内蒙古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根细长,略呈梭状,稍肉质,粗1.5-2mm。地上部分长15-45cm。上部茎及分枝常呈“之”字状。叶状枝簇生,每簇3-8枝,常下倾或平展,近圆柱形,表面略具棱;长0.5-2.5cm,径0.8-1mm。质稍硬;叶形小,鳞片状。
性味
味辛;微苦;性平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杀虫;止痒;消痈散结。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体癣;疮疖痈肿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
①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寄马桩半斤,加水五斤,煎成浓汁,再加明矾、食盐各五钱,煎熬至溶解后取汁备用。每天洗患处一次。(《宁夏中草药手册》)②治疮疖痈肿: 寄马桩带根全草,捣烂外敷。(《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
各家论述
《宁夏中草药手册》:祛风,杀虫,止痒。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寄马桩
拼音注音
Jì Mǎ Zhuānɡ
别名
鸡麻抓、赫勒尼-努德[蒙名]
来源
百合科天冬属植物戈壁天门冬Asparagus gobicus N. Iran. ex Grub.,以带根全草入药。秋季采,晒干。
性味
辛,平。
功能主治
祛风,杀虫,止痒。外用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疮疖痈肿。
用法用量
用适量煎至外洗或捣烂外敷。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寄马桩
拼音注音
Jì Mǎ Zhuānɡ
别名
鸡麻抓(《宁夏中草药手册》)。
出处
《宁夏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戈壁天冬的全株。秋季采挖带根全草,晒干。
原形态
多年些灌木状草本,高60厘米,有多数长圆柱状块根,簇生,长10~15厘米,棕褐色。茎丛生,直立或稍倾斜,多分枝,老枝灰白色,幼枝绿色。叶为鳞片状,膜质。叶状枝簇生,长短不等,线形,先端锐尖。花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花被6枚,黄绿色,花梗短,关节位于中部。浆果球形,橘红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长在固定沙地、干旱山坡,分布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等地。
性味
《宁夏中草药手册》:"辛咸。"
功能主治
《宁夏中草药手册》:"祛风,杀虫,止痒。"
用法用量
外用:捣敷或煎水洗患处。
复方
①治神经性皮炎,牛皮癣:寄马桩半斤,加水五斤,煎成浓汁,再加明矾、食盐各五钱,煎熬至溶解后取汁任用。每天洗患处一次。(《宁夏中草药手册》)
②治疮疖痈肿:寄马桩带根全草,捣烂外敷。(《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苦苣苔
- 吉丁虫
- 假芫茜
- 高粱米糠
- 鸡挂骨草
- 粉藜
- 珠儿参叶
- 紫油木皮
- 鮧鱼尾
- 红木耳
- 地龙
- 草血竭
- 水黄花
- 金银忍冬
- 黍茎
- 马鞭石斛
- 两面针
- 鹰嘴爪
- 蜂乳
- 菱
- 白马骨根
- 白苏子
- 白补药
- 白鸭肉
- 白草
- 白鹤藤
- 苹果叶
- 白贝
- 百合
- 玳瑁
- 白蜡树皮
- 香榧草
- 藜
- 白苏叶
- 白螺蛳壳
- 黑石耳
- 白豆
- 长柄臭黄荆
- 白车轴草
- 白鬼笔
- 白蘑
- 百合花
- 百药煎
- 豆瓣七
- 白饭树根
- 玳瑁肉
- 白豆蔻壳
- 白茅针
- 酢浆草
- 麻黄
- 马鹊树
- 白苞筋骨草
- 白英
- 白骨走马
- 白颖苔草
- 白藤
- 白蒿
- 白透骨消
- 白饭树叶
- 白鱼尾
- 白鹅膏
- 百部
- 苞蔷薇根
- 白蓝翠雀花
- 百味参
- 蜂药
- 白藨
- 白酒草
- 白萆薢
- 牛筋刺寄生
- 百蕊草根
- 破牛膝
- 白鹇
- 百合子
- 白菊花根
- 田麻
- 豆豉草
- 黑风藤
- 猫眼睛
- 芫青
- 药芹菜根
- 四大天王
- 黑藁本
- 马肠薯蓣
- 鼋甲
- 葡萄
- 铺地罗伞
- 皮袋香
- 黑顶卷柏
- 三叶铜钱草
- 钓樟枝叶
- 上山龙
- 三翅铁角蕨
- 乳花
- 鸢嘴
- 三棱草
- 丝瓜子
- 驹胞衣
- 肉穗草
- 绒毛桢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