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荆芥
《*辞典》:假荆芥
拼音注音
Jiǎ Jīnɡ Jiè
别名
土荆芥(《西藏常用中草药》),假苏、山藿香(《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
出处
《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假荆芥的全草。7~9月割取全草,阴干。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全株被白色短柔毛。茎直立,方形,绿色,侧枝生于叶腋。叶对生,卵状披针形,长1~4.5厘米,宽0.8~2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心形,边缘具粗圆锯齿;叶柄长0.3~3.5厘米。圆锥花序顶生;萼管状,5齿裂;花小,白色略带粉红色,2唇形,上唇直立,下唇广展;雄蕊4;子房4裂。小坚果棕黄色。
生境分布
生田野草丛。分布西北、西南和湖北、山东、西藏等地。
化学成分
含挥发油,由假荆芥内酯、异假荆芥内酯、二氢假荆芥内酯、异二氢假荆芥内酯、5,9-去氢假荆芥内酯、假荆芥酸、假荆芥酐和石竹烯、丁香油酚等组成。另含胡萝卜素等。
药理作用
因含挥发油,故可作芳香剂或驱风剂,咀嚼其叶,可治牙痛。
性味
《西藏常用中草药》:"辛,温。"
功能主治
①《西藏常用中草药》:"祛风发汗,解热,透疹,止血。治伤风感冒,头痛,发热怕冷,咽喉肿痛,结膜炎,麻疹不透。炒炭后用于吐血,衄血,便血。"
②《中草药土方土法战备专辑》:"散瘀消肿,止血止痛。治跌打损伤,吐血,衄血,外伤出血,毒蛇咬伤,疔疮疖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野芫荽
- 秋枫木
- 爵床
- 菊花参
- 江南地不容
- 甲香
- 交连假瘤蕨
- 广州山柑
- 广西莪术
- 寄马桩
- 尖萼厚皮香
- 羊须
- 灌木蒲桃
- 光决明
- 光里白
- 剑叶铁树
- 古钩藤
- 金丝木通
- 绢毛菊
- 卷耳
- 姜黄草
- 桂皮
- 紫藤根
- 菊芋
- 剑皮树菌
- 角茴香
- 广东耳草
- 枸杞子
- 凸额马先蒿
- 剑叶紫金牛
- 黄细辛
- 棘针
- 密陀僧
- 乌骚风
- 牛耳大黄叶
- 掐不齐
- 花椒
- 娃娃拳
- 家麻树
- 矮叶书带蕨
- 地黄瓜
- 乌骨麻
- 吴茱萸根
- 紫金标
- 金不换
- 网脉旋蒴苣苔
- 鸥
- 荠薴
- 乔木紫珠
- 贵州落地金钱
- 长柄秋海棠
- 鹊
- 长叶柄野扇花
- 八角枫根
- 黄草乌
- 红直獐牙菜
- 黄根
- 鬼目
- 亮叶桦皮
- 广西九里香根
- 黄果茄
- 白栎蔀
- 双肾藤
- 南瓜根
- 秦艽
- 刺蜜
- 厚朴子
- 楸木皮
- 甘草节
- 黄藤叶
- 荞麦
- 半边菜
- 狗脑
- 九里香
- 猪毛
- 黄斑龙胆
- 鸡内金
- 葫芦茶
- 杜梨
- 太白三七
- 红根草
- 头巾草
- 七叶胆
- 祁连山圆柏
- 鸱鸺
- 大叶山桂
- 吐铁
- 枇杷
- 雪参
- 乌龙摆尾
- 普贤菜
- 牛皮
- 鳕鱼
- 乌头叶蛇葡萄
- 土马鬃
- 荷莲豆草
- 华中五味子
- 崖松
- 野核桃仁
- 水冬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