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槐
《中华本草》:金槐
拼音注音
Jīn Huái
别名
土九楼花,大铁子菜,壶瓶花
英文名
rugosa Paraphlomis
出处
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小叶假糙苏的根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aphlomis jauanica (Bl.)Prain var.coronata (Vaniot )C. Y. Wu et H. w. Li [P.rugosa (Benth.)Prain var.coronata (Vaniot) C. Y. Wu]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草本植物,高30-80cm,有时高达1.5m。茎单生,钝四棱形,被倒向平伏毛。叶对生;叶柄长达5cm,被平伏毛;叶片肉质,椭圆形、椭圆状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通常长3-9(-15)cm,宽1.5-6cm,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成近楔形,边级疏生锯齿或具小尖突的圆齿,齿常不明显或极浅,上面多少被小刚毛,下面沿脉上密生平伏毛,余部疏生平伏毛。轮伞花序多花,呈圆球形;小苞片钻形,长不超过萼筒,被小硬毛,花梗无,花萼筒状,长约11mm,幼时密被小硬毛,萼齿5,近相等,钻形或三角状钻形;花冠通常黄或淡黄,长约1.7cm,外面多少被小硬毛,内面在冠筒中上言具毛环,上唇长圆形,下唇3裂,中裂片较大;雄蕊4,前对较长,微被柔毛,花药2室;子房4裂,药柱略超出雄蕊,柱头2浅裂;花盘平顶。小坚果倒卵球状三棱形,黑色。花期6-8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200-1350m的热带林荫下。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东部。
性味
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
滋阴润燥;止咳;调经。主阴虚劳嗽;痰中带血;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或炖肉、鸡、猪心、肺;或蒸酒。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金槐
拼音注音
Jīn Huái
别名
十二槐花
出处
《贵州草药》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小叶假糙苏的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
亚灌木,高30~80厘米。茎直立,方形,有棱,棱之间凹隙较深,被短柔毛。叶对生,长卵形,长5.5~11.5厘米,宽2~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边缘有浅圆锯齿,两面均被短毛,脉上毛较密;叶柄长3~8厘米。轮伞花序,有花数朵,唇形:萼钟形,5齿裂,花冠黄色,外被细短柔毛。小坚果4枚。
生境分布
多生于山林阴处。分布西南、中南、台湾等地。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滋阴润燥,止咳,调经。治痨咳,月经不调。
复方
①治痨咳:十二槐花根、臭牡丹、美人蕉根、茯苓、土洋参、黑芨根、对节莲各五钱。炖肉、炖鸡或炖猪心、肺吃。
②治月经不调:十二槐花、倒触伞根各五钱。蒸酒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江西金钱草
- 尖顶地星
- 芡实根
- 姜花果实
- 矮柳穿鱼
- 大金钱草
- 绢毛木姜子
- 见血住
- 荠苨苗
- 大花活血丹
- 罗汉松根皮
- 千层楼
- 桤木枝梢
- 羊七莲
- 建兰花
- 棘胸蛙
- 金果榄
- 菅
- 金丝杜仲
- 红川乌
- 秋枫木
- 结血蒿
- 大萼鹿角藤
- 麻牛膝
- 紫玉簪根
- 极丽马先蒿
- 茜草
- 灯笼草
- 鸡爪竻
- 秋牡丹根
- 赤翅蜂
- 姜黄
- 接骨仙桃
- 金粉蕨
- 拘那花
- 滇车前
- 江南玄胡
- 滇杠柳
- 大叶马尾连
- 野罂粟壳
- 角翅卫矛根
- 曲毛露珠草
- 漆树木心
- 接骨草
- 庵 (艹闾)子
- 红木香
- 七里香
- 蓼大青叶
- 九节风
- 拳参
- 荠菜
- 角螺厣
- 大臭黄荆
- 向日葵茎髓
- 绢毛菊
- 白茅根
- 茄花
- 角螺
- 寄生黄
- 琴叶榕
- 姜黄草
- 金爪儿
- 半边风
- 金石溜
- 葛枣
- 蕨根
- 浆果苋
- 江南地不容
- 蓝花茶
- 狼油
- 丹参
- 全叶马兰
- 猴头菌
- 角翅卫矛果
- 雪上一枝蒿
- 戟叶石苇
- 球花党参
- 盐麸叶
- 厚朴果
- 竹节参
- 齿叶泥花草
- 石楠
- 大叶蛇泡簕
- 猬心肝
- 荠菜花
- 漏斗瓶蕨
- 树头菜
- 蛟龙木
- 大避债蛾
- 定木香
- 薜荔果
- 落花生
- 小叶买麻藤
- 黄皮叶
- 猕猴桃
- 雷丸
- 鹿衔草
- 绵毛娃儿藤
- 蜂斗菜
- 软水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