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根
《中华本草》:葡萄根
拼音注音
Pú Tɑo Gēn
英文名
Root of European Grape
出处
出自《食疗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葡萄Vitis vinifera L.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itis vinifera L.采收和储藏:秋、秋季采挖取根部,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葡萄 高大缠绕藤本。幼茎秃净或略被绵毛;卷须二叉状分枝,与叶对生。叶互生;叶柄长4-8cm;叶片纸质,圆卵形或圆形,宽10-20cm,常3-5裂,基部心形,边缘有粗而稍尖锐的齿缺,下面常密被蛛丝状绵毛;花杂性,异株;圆锥花序大而长,与叶对生,被疏蛛丝状柔毛;花序柄无卷须;萼极小,杯状,全缘或不明显的5齿裂;花瓣5,黄绿色,先端粘合不展开,基部分离,开花时呈帽状整块脱落;雄蕊5;花盘隆起,由5个腺体组成,基部与子房合生;子房2室,花柱短,圆锥形。浆果卵圆形至卵状长圆形,富汁液,熟时紫黑色或红而带青色,外被蜡粉。花期6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原产亚洲西部。现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化学成分
根含γ-2-葡萄素(γ-2-viniferin)。
性味
甘;平
归经
肺;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
祛风通络;利湿消肿;解毒。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水肿;小便不利;痈肿疔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炖肉。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汤洗。
复方
①治关节痛: 白葡萄根二至三两,猪蹄一个或鲡鱼一、两尾。酌加水煎,或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间草药》)②治吐血: 葡萄根、白茅根、侧柏叶、红茶花、茜草根、藕节。炖肉服。 (《四川中药志》)③治筋伤骨折: 葡萄鲜根捣烂敷伤处。(江西《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
1. 孟诜:浓煮汁,细细饮之,止呕哕及霍乱后恶心。妊孕人子上冲心,饮之即下,其胎安。2.《纲目》:治腰脚肢腿痛,煎汤淋洗之良。3.《四川中药志》:除风湿,消胀,利水。治瘫痪麻木,吐血,口渴。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葡萄根
拼音注音
Pú Tɑo Gēn
出处
《食疗本草》
来源
为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根,10~11月间挖,晒干,或鲜用。
化学成分
见"葡萄藤叶"条。
性味
①《纲目》:"甘涩,平,无毒。"
②《四川中药志》:"性寒,味甘苦,无毒。"
功能主治
除风湿,利小便。治风湿痹痛,肿胀,小便不利。
①孟诜:"浓煮汁,细细饮之,止呕哕及霍乱后恶心。妊孕人子上冲心,饮之即下,其眙安。"
②《纲目》:"治腰脚肢腿痛,煎汤淋洗之良。"
③《四川中药志》:"除风湿,消胀,利水。治瘫痪麻木,吐血,口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或炖肉。外用:捣敷或煎水淋洗。
复方
①治关节痛:白葡萄根二至三两,猪蹄一个或鲡鱼一、两尾。酌加水煎,或酒水各半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吐血:葡萄根、白茅根、侧柏叶、红茶花、茜草根、藕节。炖肉服。(《四川中药志》)
③治筋伤骨折:葡萄鲜根捣烂敷伤处,(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香港四照花
- 铺地黍
- 千金坠
- 华东瓶蕨
- 远志
- 藨草
- 橘核
- 千层塔
- 千年健
- 七叶胆
- 田菁
- 片鸡尾草
- 郁金
- 金耳环
- 石芥菜
- 小接骨丹
- 地涩涩
- 巴豆油
- 螃蟹七
- 七角风
- 排草香
- 南天竹叶
- 棉花子
- 木棉花
- 枫香脂
- 美丽胡枝子花
- 美洲凌霄
- 银边吊兰
- 米来瓜
- 毛轴莎草
- 坡参
- 米伞花
- 马尿花
- 毛冬青叶
- 木姜子
- 硫黄菌
- 木姜子叶
- 千解草
- 娘娘菜
- 无花果
- 胖大海
- 米碎花
- 青蒿露
- 千灵丹
- 猫脚印
- 漏斗瓶蕨
- 毛叶柿叶
- 满山红油
- 柠檬桉
- 毛车藤
- 毛花槭
- 绵马贯众
- 鲈鲤
- 七爪风
- 茉莉花露
- 甘遂
- 牡蒿根
- 面头叶
- 金雀根
- 绿萼梅
- 南瓜藤
- 小罗伞
- 楮头红
- 李根皮
- 芙蓉叶
- 蓬蘽
- 挂金灯
- 啤酒酵母
- 毛女贞
- 螃蟹甲
- 接骨木叶
- 栝楼皮
- 七角枫
- 芦花
- 十大功劳叶
- 古钮菜
- 一品红
- 金雀儿
- 对叶榕
- 败酱草
- 蒲桃叶
- 巴戟天
- 唐古特马尿泡
- 蓝叶棵
- 隔山撬
- 疏叶当归
- 屈头鸡根
- 乌梢蛇
- 蝴蝶树
- 日照飘拂草
- 青海马尾连
- 梁王茶
- 西瓜子仁
- 蝙蝠
- 鬼点灯
- 衣鱼
- 全缘榕
- 牛耳枫根
- 牛胆参
- 血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