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那花
《中华本草》:拘那花
拼音注音
Jū Nà Huā
别名
九芎、苞饭花、马铃花、蚊仔花
英文名
Flower of Southern Crapemyrtle
出处
出自《植物名实图考》。《植物名实图考》:拘那花,江西、湖南山冈多有之,花、叶、茎俱同紫薇,唯色淡红。丛生小科,高不过二、三尺,山中小儿取其花苞食之,味淡微苦,有清香,故名苞饭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千屈菜科植物拘那花的花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gerstroemia subcostata Koehne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挖取根中,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药于夏季开花时,分期分批摘取,烘干。
原形态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4m。树皮薄,灰白色或茶褐色,无毛或稍生短硬毛。小枝近圆柱形或有明显的4线条。叶有短柄;叶片膜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稀卵形,长2-10cm,宽2-4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上面通常无毛或有时散生小柔毛,下面无毛或沿中脉生短柔毛,脉腋间有丝毛;中脉下面凹起,侧脉3-10对,先端连结。圆锥花序顶生,长5-15cm,具灰褐色柔毛,花小,密生,白色或玫瑰花;花萼有棱10-12朵,萼裂片直立,三角形,内面无毛;花瓣6,长2-6mm,皱缩,有爪;雄蕊15-30,约5-6枚较长,着生于萼片或花瓣上,花丝细长;子房无毛,5-6室。蒴果椭圆形,长6-8mm,3-6瓣裂。种子有翅。花期6-8月,果期7-10月。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稍耐旱,不耐寒。气温在30℃左右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以向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br]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为主。春季于植株萌芽前,选二年生健壮枝条,截成20cm左右长、上端平下端斜的小段,按行株距30cm×cm斜插于苗床中。插后保持土壤湿润,1年后可定植,按行株距300cm×300cm开坑,每坑栽1株。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缘、溪边湿润肥沃土壤处。资源分布:分布于青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化学成分
叶中含紫薇缩醛(lageracetal)和并没食子酸(ellagic acid)[1]。
性味
味淡;微苦;性寒
功能主治
解毒;散瘀;栽疟。主痈疮肿毒;蛇咬伤;疟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1.《植物名实图考》:败毒,散瘀。2.《中国药用植物纲要》:根煎服治麻刺利亚(疟疾)。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拘那花
拼音注音
Jū Nà Huā
别名
九芎(《台湾府志》),苞饭花(《植物名实图考》),九荆(《植物名汇》)。
出处
《植物名实图考》
来源
为千屈菜科植物拘那花的花或根。
原形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2~8米;树皮白色。叶对生或近对生,上部的互生,矩圆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4~8厘米,宽2~4厘米,全缘。圆锥花序顶生,花序轴被微柔毛;花白色,直径约1厘米;花萼半球形,外面具10~12条稍微凸起的纵肋,无毛,顶端5~6浅裂;花瓣5~6,近圆形,呈皱缩状,边缘有不规则的缺刻,基部具长爪;雄蕊多数,生于萼筒基部,通常外轮5枚较长;子房上位。蒴果近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4~5瓣裂,直径约7毫米。花期6~7月。
生境分布
分布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
化学成分
木材含水分10.29%、灰分1.11%、总氮0.149%、木质素29.91%、纤维素51.01%、戊聚糖16.80%。
叶含鞣质约15%(干重)和并没食子酸。
性味
《植物名实图考》:"花,味淡微苦。"
功能主治
①《植物名实图考》:"败毒,散瘀。"
②《中国药用植物纲要》:"根煎服治麻刺利亚(疟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金毛七
- 青海鸢尾子
- 云南莲座蕨
- 多花八角莲
- 郎伞木
- 四方草
- 伤寒草
- 红鸡踢香根
- 紫贝
- 凤眼兰
- 红缘层孔菌
- 云南铁角蕨
- 短柱梅花草
- 短穗草胡椒
- 金钱白花蛇
- 光板猫叶草
- 圆叶白杨树
- 红叶树子
- 西南金刚藤
- 凹裂毛麝香
- 黔桂醉魂藤
- 三裂叶犁头尖
- 钝齿铃子香
- 硬水黄连
- 长盖铁线蕨
- 矮茎冷水花
- 短小蛇根草
- 光梗丝石竹
- 边缘鳞盖蕨
- 黄桷树根疙瘩
- 牯岭凤仙花
- 透茎冷水花
- 长瓣金莲花
- 小花五味子藤
- 薤叶
- 念珠根黄芩
- 高粱火焰苞
- 滇南杭子梢
- 圆果冷清草
- 点乳冷水花
- 川山橙果
- 峨眉观音座莲
- 葡萄叶秋海棠
- 甘青雪莲花
- 长管蝙蝠草
- 长梗玄参
- 刺苞南蛇藤果
- 圆瓣冷水花
- 黄河裸裂尻鱼
- 铁角凤尾草
- 圆叶千金藤
- 青棉花藤根
- 紫背天葵草根
- 川山橙根
- 祁连山圆柏
- 阔叶赤车使者
- 蚌粉
- 鸡蛋七
- 瓢瓜
- 鸢嘴
- 雕头
- 血藤
- 茨菇草
- 金橘露
- 鹅骨梢
- 楸木皮
- 鹭鸶兰
- 菊苣根
- 温泉
- 芡实
- 罗布麻
- 挖耳草
- 缩砂蜜
- 碎米荠
- 独蕨箕
- 苦葛根
- 鸡娃草
- 骑马参
- 铁丝七
- 苦茶叶
- 土细辛
- 鄂豆根
- 雌黄
- 马鹿花
- 七筋姑
- 碱花
- 香菊
- 天牛
- 鹿蹄草
- 赤地榆
- 牛蒡
- 海星
- 列当
- 木香
- 枇杷花
- 葫芦茶
- 跌破竻
- 佛杜树
- 篦子草
- 树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