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圆石韦
《中华本草》:矩圆石韦
拼音注音
Jǔ Yuán Shí Wéi
别名
长圆石韦、毛石韦
英文名
Martin Pyrrosia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矩圆石韦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yrrosia martinii (Christ)Ching[Niphobolus martinii Christ]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植株高10-30cm。根茎长而横生,密被披针形鳞片,边缘有睫毛。叶远生,质地较薄,上面绿色,偶有星状毛,并有小凹点,下面密被灰棕色星状毛;营养叶和孢子叶同型或略短而阔;叶柄基部均有关节;叶片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8-12cm,宽2-5cm,先端圆钝头,基部矩楔形。孢子囊群在侧脉间排列紧密而整齐,初为星状毛包被,成熟时露出;无囊群盖。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1000-1800m的林中树干或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北、广西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略扁,密被鳞片,多卷曲,展开后呈披针形,边缘有睫毛。孢子叶与营养叶同型或略短阔,叶片矩圆形至卵状矩圆形,先端较钝,基部楔型,上表面绿色,有小凹点,下表面密覆灰棕色星状毛,质地较薄;孢子囊群在侧脉间紧密而整齐地排列,有的包被在星状毛内,成熟的多露出。叶柄柱形,基部有关节,长5-10cm。气微,味微苦。
性味
微苦;凉
归经
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
清肺热;利尿;止血。主慢性气管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血尿;肾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用于慢性气管炎、尿道炎、尿道结石、血尿、肾炎、跌打损伤。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柔毛艾纳香
- 油桐叶
- 木麻黄种子
- 无花果
- 大草乌
- 戴星草
- 衣鱼
- 山红稗
- 赤麻鸭
- 黄零陵香
- 球序鹅掌柴
- 铁精
- 蜢臂兰
- 清香桂
- 砂仁花
- 毛葡萄
- 毛稔
- 白花映山红
- 凤仙透骨草
- 大尾摇
- 大九股牛
- 蝙蝠草
- 紫杉
- 散瘀草
- 豇豆叶
- 假蒟根
- 碎米蕨
- 老鹤草
- 巴豆霜
- 丁香根
- 白乳菇
- 刺柏
- 血人参
- 兔头骨
- 虾子草
- 狗筋蔓
- 小棕皮头
- 黄藨根
- 小叶眼树莲
- 大头菜子
- 白杨叶
- 红帽顶
- 莲蓬草
- 脆骨风
- 生藤
- 白豆蔻壳
- 河蚌
- 黄唇鱼心
- 打箭菊
- 山蚂蝗
- 雁肪
- 菱粉
- 吉龙草
- 山牛毛毡
- 鳖脂
- 破叶莲
- 楸木皮
- 狗骨柴
- 旋鸡尾
- 红轮千里光
- 红升麻
- (鱼彭)鱼鳃
- 云母石
- 胡麻花
- 红三七
- 鼻血草
- 翡翠
- 刺楸
- 蜂糖罐
- 吉笼草
- 华东瘤足蕨
- 白芷叶
- 黑珠芽薯蓣
- 马牙半支
- 白线薯
- 露水草
- 黑腺珍珠菜
- 蕨萁
- 咳喘木
- 牛筋
- 矩圆石韦
- 岩莴苣
- 还阳参
- 黄泡子
- 盘羊睾丸
- 骆驼黄
- 闭鞘姜
- 蒲种壳
- 大花剪秋罗
- 银柴胡
- 柱果木榄果
- 螃蟹七
- 搬倒甑
- 长盖铁线蕨
- 骆驼脂
- 白花菜
- 鹰不泊薳
- 乌木屑
- 瓦楞子
- 鸭儿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