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圆石韦
《中华本草》:矩圆石韦
拼音注音
Jǔ Yuán Shí Wéi
别名
长圆石韦、毛石韦
英文名
Martin Pyrrosia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水龙骨科植物矩圆石韦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yrrosia martinii (Christ)Ching[Niphobolus martinii Christ]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植株高10-30cm。根茎长而横生,密被披针形鳞片,边缘有睫毛。叶远生,质地较薄,上面绿色,偶有星状毛,并有小凹点,下面密被灰棕色星状毛;营养叶和孢子叶同型或略短而阔;叶柄基部均有关节;叶片长圆形至卵状长圆形,长8-12cm,宽2-5cm,先端圆钝头,基部矩楔形。孢子囊群在侧脉间排列紧密而整齐,初为星状毛包被,成熟时露出;无囊群盖。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1000-1800m的林中树干或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北、广西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根茎圆柱形略扁,密被鳞片,多卷曲,展开后呈披针形,边缘有睫毛。孢子叶与营养叶同型或略短阔,叶片矩圆形至卵状矩圆形,先端较钝,基部楔型,上表面绿色,有小凹点,下表面密覆灰棕色星状毛,质地较薄;孢子囊群在侧脉间紧密而整齐地排列,有的包被在星状毛内,成熟的多露出。叶柄柱形,基部有关节,长5-10cm。气微,味微苦。
性味
微苦;凉
归经
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
清肺热;利尿;止血。主慢性气管炎;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血尿;肾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用于慢性气管炎、尿道炎、尿道结石、血尿、肾炎、跌打损伤。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芋梗
- 菖蒲叶
- 榧根皮
- 岩石羊
- 草牡丹
- 京大戟
- 天葵
- 藏菖蒲
- 花唐松草
- 小黄连刺
- 杏花
- 灯盏细辛
- 石面枇杷
- 石指甲
- 驴耳朵草
- 多花八角莲
- 水莎草
- 蔓胡颓子
- 绛梨木子
- 罗汉松叶
- 大青木
- 枸杞子
- 香叶
- 五色梅
- 茯苓皮
- 土槿皮
- 牛嗓管树
- 鹅首马先蒿
- 桐子花
- 黑脂麻
- 穇子
- 小花五味子藤
- 牛肉
- 玉蝉花
- 念珠根黄芩
- 番红花
- 树舌
- 陈壶卢瓢
- 麋角
- 西红花
- 苦壶卢子
- 茵芋
- 薏苡叶
- 大风药
- 全缘榕
- 藏红花
- 海柳
- 祁州一枝蒿
- 千只眼
- 脆蛇
- 山紫菀
- 土丹参
- 蔷薇露
- 大鱼鳅串
- 胖树根
- 大苞寄生
- 橘白
- 鸭脚黄边
- 嘉兰
- 偷筋草
- 党参
- 毛葡萄根皮
- 毛花洋地黄
- 龟肉
- 江珧柱
- 越南悬钩子
- 黄梢蛇
- 南蛇簕
- 野烟叶
- 奶浆参
- 扭筋草
- 桑根
- 栝楼皮
- 獾油
- 树茭瓜果
- 鸡毛狗
- 美丽胡枝子
- 苔菜
- 土大黄叶
- 屎咕咕
- 姜黄草
- 四叶细辛
- 川贝母
- 泥胡菜
- 西南毛莨
- 大发表
- 割舌罗
- 菊三七
- 绛梨木叶
- 亮菌
- 三果木皮
- 泽藓
- 粤瓦韦
- 余甘子
- 金背枇杷果
- 红榔木
- 猕猴梨叶
- 胭木
- 莿(木冬)
- 野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