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羊睾丸
《中华本草》:盘羊睾丸
拼音注音
Pán Yánɡ Gāo Wán
英文名
argal spermary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雄性盘羊的睾丸。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vis ammon Linnaeus.采收和储藏:宰杀时取下睾丸,水煮或在同类兽奶中煮熟,晾干。
原形态
1.青羊,体长0.9-1.1m,尾长13-17cm,重约30kg。四肢短,蹄狭窄。眶下腺甚为退化,有足腺,无鼠踩腺。雌雄皆有角,角短而直,斜向后上方伸出,二角基部很靠近,尖端略向下弯。余部角有环棱。一般身体色为灰棕色,个体有差异或呈深灰或为棕褐色。喉部后方有一白斑。四肢、腹部、尾几同身色。2.北山羊,个体大,肩高约1m,尾长超过耳长,重40-50kg。雄羊颌下有须,长约15cm,雌羊须很短。无眶下腺,雄羊有尾下腺,前肢有足腺。雌性角小,雄性角发达,长达1m左右,斜向后方生长,形如弯刀,角横切面呈三角形,平面朝前,角上有许多大而显着之横棱。自头枕部沿背脊到尾基部,有一条黑色纵纹。胸部及腹侧黑色,腹面白色。四肢前面由上至下有黑棕色纵纹,尾向体背色,尾尖棕黑色。3.盘羊,体形中等大,健壮,身高1.1m,长约1.5m左右。肩高大于臀高。耳较小,尾短不及耳长。雌雄均有角。雄性角粗大,尤以基部为甚。角往侧面弯曲成360度的圆形螺旋。角鞘外面有明显而狭的环棱。近基部则消失。角长1m。雌性角小,约为雄性角的1/5。体背浅灰棕或暗棕色,胸腹部黄棕色,下腹及鼠踩部白色,臀部有白斑。尾色与体背相似,尾上面并有一棕色中线。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栖息于较高的人迹罕至的山林中多在阳坡活动。居洞或岩石下,以草、树枝叶等为食。2.栖息于高原岩石和石质流砂上,或沿荒裸地生活。喜登高山,可达海拔6000m高度。群居,以禾本科植物为食。3.栖息于无林的高原、丘陵地带。以禾本科、葱属及杂草为食。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入陕西、甘肃、浙江、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2.分布于内蒙古、宁夏、青海、新疆等地。3.分布于西北、华北入西藏等地。
性味
味甘;咸;性温
归经
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肾壮阳。主肾虚阳痿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一副;或研末冲,10-15g。
各家论述
《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滋补、壮阳的功效。主治体弱肾虚、阳痿等症。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三月泡
- 砂仁花
- 细叶桉
- 虎睛
- 大叶刺篱木叶
- 牛奶莓
- 地血香
- 雪上一支蒿
- 土马鬃
- 山杨树皮
- 山慈菇叶
- 蚬肉
- 山枇杷根
- 山枝仁
- 山禾串
- 山柏
- 黄荆叶
- 甘青铁线莲
- 黑三棱
- 松叶
- 莲须
- 狗屎花根
- 黄荆
- 罗锅底
- 铁箍散
- 鹈鹕毛皮
- 榕树皮
- 土丁桂
- 痰药
- 海蕴
- 黄果茄
- 大花卫矛果
- 兰草
- 毛脉酸模
- 小血藤叶
- 八宝茶
- 石螃蟹
- 海鳗卵
- 大过路黄
- 大黄
- 无腺白叶莓
- 树茭瓜果
- 大树三台
- 鄂西天胡荽
- 四方蒿
- 两指剑
- 狗骨节
- 紫地榆
- 紫金标
- 雪猪骨
- 庵闾
- 肉桂油
- 黑根药
- 人头七
- 了哥王
- 蒲桃壳
- 白菊花根
- 鹅骨梢
- 蛾药
- 苍术
- 日照飘拂草
- 乳香
- 破血丹
- 牛耳草
- 臭山羊
- 地瓜根
- 狨
- 鹅血
- 三块瓦
- 海芙蓉
- 绒白乳菇
- 匙叶五加
- 竹菌
- 矮地茶
- 吊灯笼
- 云南柴桂
- 川山橙果
- 山柳
- 胡莲
- 云南红豆蔻果
- 水飞蓟
- 白马骨
- 蜂糖罐
- 打破碗花花
- 朱砂七
- 紫金莲
- 半边藕
- 倒提壶
- 山艾叶
- 山胡椒
- 山脚麻
- 山狸子肉
- 龙老根
- 山稔根
- 瓶蕨
- 蝴蝶藤
- 鹅蛋壳
- 野山楂
- 白花岩青兰
- 中华水龙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