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菌
《中华本草》:鸟巢菌
拼音注音
Niǎo Cháo Jūn
来源
药材基源:为鸟巢菌科真菌粪生黑蛋巢菌和隆纹黑蛋巢菌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yathus stercoreus (Schw.)de Toni [Nidularia stercorea Schw.]2.Cyathus striatus (Huds.ex Pers.) Willd.[Peziza striata Hud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去杂质,晒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yathus stercoreus (Schw.)de Toni [Nidularia stercorea Schw.]2.Cyathus striatus (Huds.ex Pers.) Willd.[Peziza striata Hud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
1.粪生黑巢菌 包被杯状,高5-15mm。外向表层密被灰色或淡黄褐色毛绒,有时呈深棕色。内向表层平滑,深灰色、黑色,包被底部具多个黑色粒状包丸,称小包。小包扁圆形,直径约1-2mm,下部中央各有菌丝索固定于杯内底部。孢子生于小包内,孢子球形至广椭圆形,壁厚,近透明无色。(22-38)μm×(18-38)μm。
2.隆纹黑蛋巢菌 包被直径6-8mm,高7-12mm。外表面密被棕黄色毛绒,毛脱落后,露出明显的纵行条纹。内表面灰褐色。平滑,也具平行的纵列条纹。小包扁圆形,坚硬,直径1.5-2mm,多数相堆叠,黑色,外表有一层色淡而薄的外膜,壁的外层由色泽深褐的菌丝组成,其内壁即子实层。小包的一端各有一条菌丝索系于杯之底部。菌丝索长。随雨的袭击,乘水势而跃出,系于相应的基物上,孢子长椭圆形至卵圆形,透明无色。壁厚,直径(15-22)μm×(8-12)μm。
2.隆纹黑蛋巢菌 包被直径6-8mm,高7-12mm。外表面密被棕黄色毛绒,毛脱落后,露出明显的纵行条纹。内表面灰褐色。平滑,也具平行的纵列条纹。小包扁圆形,坚硬,直径1.5-2mm,多数相堆叠,黑色,外表有一层色淡而薄的外膜,壁的外层由色泽深褐的菌丝组成,其内壁即子实层。小包的一端各有一条菌丝索系于杯之底部。菌丝索长。随雨的袭击,乘水势而跃出,系于相应的基物上,孢子长椭圆形至卵圆形,透明无色。壁厚,直径(15-22)μm×(8-12)μm。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草秆、堆肥粪土等有机肥料堆上。秋季习见。
2.生于枯枝、落叶或朽木上。夏、秋季多见。
资源分布:1分布于华北、西南及吉林、陕西、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2.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2.生于枯枝、落叶或朽木上。夏、秋季多见。
资源分布:1分布于华北、西南及吉林、陕西、江苏、安徽、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西藏等地。
2.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1.粪生黑蛋巢菌 包被酒杯形,高5-15mm,直径3-5mm,外表面密被棕黄色、淡黄色或灰色粗毛,有时毛全脱并呈深褐色,无纵纹。内侧光滑,深灰褐色至近黑色。杯底有数个小包,黑色,扁圆,直径约2mm,壁的外层由褐色粗丝组成。[br]2.隆纹黑蛋巢菌 包被酒杯形,高7-12mm,直径6-8mm,外表面密被棕黄色至深棕黄色粗毛,毛脱落后,上部纵条纹明显可见。内侧灰色至褐色,具明显的平行纵纹。小包扁圆,直径1.5-2mm,黑色,其表面有一层淡色而薄的外膜,无粗丝组成的外壁。
化学成分
子实体含隆纹菌素(striatin)A、B、C,隆纹菌醛(striatal)A、B。另外从培养中的子实体中还分离出算盘子酮(glochidone),算盘子酮醇(glochidonol),算盘子二醇(glochidiol),算盘子二醇二乙酸酯(glochidiol diacetate),鸟巢菌酸(cyathic acid),隆纹菌酸(striatic acid),鸟巢菌酮酸(cy-athadonic acid),表隆纹菌酸(epistriatic acid),五味子酮醇(schizandronol),7α-羟基五味子酮醇(7α-hydroxy schizandronol),五味子酮醇-8,13β-环氧化物(schizandronol-8,13β-oxide)。
性味
微苦;性温
功能主治
健胃止痛。主胃气痛;消化不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研末,6-9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九牛薯
- 硬叶女娄菜
- 南赤瓟
- 对叶四块瓦
- 杉叶藻
- 蓝花子
- 多鳞鳞毛蕨
- 榼藤
- 鹈鹕毛皮
- 库页悬钩子
- 天青地白
- 山禾串
- 圆果冷清草
- 李根皮
- 钓樟根皮
- 磁石
- 爬山虎
- 芦子藤
- 四方蒿
- 蚌泪
- 华南桦
- 蚕豆荚壳
- 大独叶草
- 交翅木
- 冰球子
- 山楂根
- 沙枣
- 对叶林根
- 西瓜子壳
- 山黑柳
- 蟅虫
- 装饰卷柏
- 腊雪
- 牛巴嘴
- 芒果核
- 水胡满根
- 厚朴果
- 川层草
- 荚囊蕨
- 醉鱼草花
- 紫金牛根
- 酢浆草
- 藏红花
- 蜘蛛香
- 重叶莲
- 锥栗果壳
- 慈竹箨
- 长毛香科科
- 长毛风毛菊
- 纵条肌海葵
- 针叶火绒草
- 锥连栎
- 地麻黄
- 长毛柃叶
- 紫金砂
- 紫金血藤
- 肿柄菊叶
- 肿节风
- 蜘蛛抱蛋
- 蜘蛛果茎叶
- 詹糖香
- 钻天杨
- 钻地风
- 紫青藤
- 自消容
- 钻石风
- 紫铜矿
- 藏青果
- 钟花草
- 白杜鹃花
- 蜘蛛蜕壳
- 重唇鱼
- 鸭脚茶
- 肿足蕨
- 醉魂藤
- 蜘蛛网
- 走游草
- 追骨风
- 锥螺厣
- 锥螺壳
- 蟑螂
- 走马风
- 醉针茅
- 紫鸭跖草
- 茱苓草
- 走马胎叶
- 走茎丹参
- 走边疆
- 藏青杠
- 蜇虫
- 紫青藤根
- 自消容根
- 醉针茅根
- 针刺铁仔
- 针筒线
- 钻秆虫
- 大三叶升麻
- 郁李根
- 海牛
- 雷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