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花
《中华本草》:蒺藜花
拼音注音
Jí Lí Huā
英文名
Flower of Puncturevine Caltrop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蒺藜科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Tribulus terrestris L.2.Tuibulus cistoides L.采收和储藏:5-8月采收,阴干或烘干。
原形态
1.蒺藜 一年生草本。茎通常由基部分枝,平卧地面,具棱条,长可达1m左右;全株被绢丝状柔毛。托叶披针形,形小而尖,长约3mm;叶为偶数羽状复叶,对生,一长一短;长叶长3-5cm;宽l.5-2cm,通常具6-8对小叶;短叶长1-2cm,具3-5对小叶;小叶对生,长圆形,长4-15mm,先端尖或钝,表面无毛或仅沿中脉有丝状毛,背面被以白色伏生的丝状毛。花淡黄色,小型,整齐,单生于短叶的叶腋;花梗长4-10mm,有时达20mm;萼5,卵状披针形,渐尖,长约4mm,背面有毛,宿存;花瓣5,倒卵形,先端略呈截形,与萼片互生;雄蕊10,着生与花盘基部,基部有鳞片状腺体。子房5心皮。果实为离果,五角形或球形,由5个呈星状排列的果瓣组成,每个果瓣具长短棘刺各1对,背面有短硬毛及瘤状突起。花期5-8月,果期6-9月。2.大花蒺藜 多年生草本。枝匍匐或上升,密被柔毛。叶对生,长2.5-4.5cm,有小叶4-7对;小叶近无柄或具短柄,纸质,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先端近圆形而急尖,基部偏斜;托叶对生,披针形或近镰刀状,长约6mm。花大,单生叶腋,直径约3cm,花梗约与叶等长;萼片披针形,长约8mm,外面被长柔毛;花瓣倒卵状长圆形,长约20mm;子房被淡黄色硬毛,花柱粗壮,长约2mm,柱头裂片小。分果片长8-12mm,有小瘤体和锐刺2-4条。花期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生于荒丘、田边及田间。2.生于海滨砂滩或荒地上。资源分布:1.分布于全国各地。2.分布于海南、云南。
性味
辛;温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和血。主白癜风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3-5。
各家论述
《本草衍义》:治白癜风。阴干为末,每服三、二钱,饭后以酒调服。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蒺藜花
拼音注音
Jí Lí Huā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花。
功能主治
《本草衍义》:"治白癜风。阴干为末,每服三、二钱,饭后以酒调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使君子
- 莲须
- 木通七叶莲
- 山百足
- 独椒
- 木半夏叶
- 菊苣
- 玳瑁
- 木锥花
- 檰芽
- 红沙
- 仰天钟根
- 女金丹
- 木绣球茎
- 红毛菍
- 红直当药
- 明萼草
- 梅露
- 马肠薯蓣
- 紫花芥
- 红水芋
- 曼陀茄根
- 木本猪毛菜
- 华东瓶蕨
- 墨七
- 野粟
- 斩妖剑
- 猕猴桃藤中汁
- 水蔗草
- 瓜馥木
- 刺猬皮
- 刺菱根
- 黑乳菇
- 石荠宁
- 滚龙草
- 猫须草
- 岳桦
- 榆荚仁
- 厚叶算盘子
- 大叶桉
- 树头芭蕉
- 椰子壳
- 杨翠木
- 羊蹄草
- 广西过路黄
- 硬质早熟禾
- 柚根
- 燕窝
- 大箭
- 苣荬菜花
- 甘草节
- 刺果苏木
- 荭草根
- 岩风子
- 茉莉叶
- 油茶根皮
- 大叶钩藤根
- 凌霄花
- 栘枍
- 鹳骨
- 丛毛榕
- 交连假瘤蕨
- 显脉香茶菜
- 红树果
- 石香葇
- 金狗脊黄毛
- 榆蘑
- 柏树根
- 禹州漏芦
- 晕药
- 多脉鹅耳枥
- 西南卫矛
- 旱菜
- 羊齿天冬
- 平地木
- 藏三七
- 虎杖香蕈
- 骨螺
- 短枝六道木
- 鹰爪花果
- 羊耳朵叶
- 小接骨丹
- 山柳菊
- 牛蒡茎叶
- 山禾串
- 蜀葵叶薯蓣
- 短柄南蛇藤果
- 羊耳菊
- 大黄茎
- 多花猕猴桃根
- 葫芦
- 金毛木通
- 黄瓜霜
- 糖荠
- 嘉兰
- 榆仁酱
- 水苦荬果实
- 鼻血草
- 薜荔
- 黑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