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梅
《中华本草》:金缕梅
拼音注音
Jīn Lǚ Méi
别名
木里香、牛踏果(《新华本草纲要》)。
英文名
Root of Chinese Witchhazel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金缕梅科植物金缕梅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amamelis mollis Oliv.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
金缕梅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m;小枝幼时有星状毛。叶互生;叶柄长6-10mm,被绒毛;托叶早落;叶片纸质,宽倒卵圆形,长6-12cm,宽3-7.5cm,先端短急尖,基部心形不等,边缘有波状齿,上面淡绿色,有短毛,下面密生灰色星状绒毛,侧脉7-9对。短穗状花序腋生,具数朵花;花两性;萼简短,萼齿4,宿存,被星状毛;花瓣4,黄白色,带状,长约1.5cm;雄蕊4,与退化雄蕊互生;子房近上位,2室,花柱2,长1-1.5mm,分离。蒴果卵圆形,长1.2cm,宽1cm,密被黄褐色星状毛。种子椭圆形,长约8mm,黑色,发亮。花期5月,果熟期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于山坡杂木林、灌丛中或溪谷边及林缘。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广西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根圆锥形,直径1-4cm,长短不一。表面暗灰色。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皮部暗灰色,木部白色灰淡黄白色。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含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tin)、紫云英甙(astragalin)等。
性味
甘;平
归经
脾经
功能主治
益气。主劳伤乏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90g。
注意
服药时忌酸、辣、芥菜、萝卜等。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主治劳伤乏力。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缕梅
别名
木里仙、牛踏果
来源
金缕梅科金缕梅Hamamelis mollis Oliv.,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
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
化学成分
含山柰醇、槲皮素及紫云英甙(astragalin)等。
功能主治
主治劳伤乏力。
用法用量
鲜品2~3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服,早晚饭前各服一次。
注意
忌酸、辣、芥菜、萝卜等。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中南星
- 柳叶菜花
- 高粱根
- 土八角
- 百里香叶杜鹃
- 钩栲
- 柳叶蒿
- 清香桂
- 山百足
- 鬼目
- 山椒根
- 贵州花椒
- 高粱七
- 鳣鱼肝
- 细枝柃
- 金刚藤
- 海参肠
- 庐山香科科
- 紫金砂
- 云实根
- 金盏菊根
- 谷皮藤
- 白藨
- 小叶寄树兰
- 对叶四块瓦
- 飞扬草
- 垂丝海棠
- 厚叶牛耳草
- 乌梢蛇
- 滇苦菜
- 柏勒儿茶
- 雕爪
- 降龙草
- 西藏花椒
- 棠梨枝叶
- 番石榴树皮
- 肾子草
- 红皮
- 牛蹄甲
- 淡花当药
- 羊皮
- 刺果苏木
- 锯齿王
- 白背三七茎叶
- 剑皮树菌
- 偷筋草
- 金匙叶草
- 金毛七
- 洋蓍草
- 血榧
- 穗花杉叶
- 山五味子根
- 变叶胡椒
- 塔黄
- 山羊参
- 石蕨
- 煅石膏
- 苦瓜花
- 乌蔹莓
- 三果木皮
- 碧桃干
- 乌头附子尖
- 猴高铁
- 桂花枝
- 小粘叶
- 红花苗
- 红簕钩
- 十两叶
- 大风子油
- 木半夏根
- 白果叶
- 豆腐渣果
- 六月青
- 柠檬根
- 新疆藁本
- 角果木叶
- 樗鸡
- 炉甘石
- 角果木
- 毛野丁香叶
- 帘子藤
- 端哼
- 针刺铁仔
- 马鹊树
- 水牛角浓缩粉
- 牛胞衣
- 梨果仙人掌
- 叶下珠
- 密毛桃叶珊瑚果
- 蘡薁
- 柴厚朴
- 胖儿草
- 竹叶防风
- 姜黄草
- 凉三七
- 水白蜡树皮
- 鱼翅
- 水苦荬根
- 糠油
- 野兔毛